隐蔽的秩序:正义的边界总要老

作者:吴思 一、世道变了 万历十二年冬(1584年),蛰居十四年的海瑞奉召出山,承担了为帝国监督和考察官员的重任。这年海瑞七十二岁,其顽梗刚峻却一如既往。他没有按照惯例推辞谦让一番,而是立刻上路。海瑞把自己在垂死之年赴任比喻为“尸谏”,这等阴沉刚烈的意象恐怕也只有他才想得出来。 正如众人预料的那样,海瑞很快就向皇上提出了爆炸性建议。他说,陛下励精图治,为什么不能大...
博客主机

潜规则18:代后记:官场传统的心传

作者:吴思  ||  出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我读过几本清朝人写的笔记,恰好知道一些百年前福建官场的情况。今年1月中旬,我在《南方周末》(2000年1月14日)上读到两篇描写当代福建官场的文章,题目是《贫困县的“红包书记”》和《另一起“红包丑闻”》。古今对比,迢迢暗递的传统浮现眼前。 报上说,“红包书记”丁仰宁在...

潜规则17:探究雷锋

作者:吴思  ||  出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我想探究雷锋做好事的动机,便重读了雷锋日记。 《雷锋日记摘抄》中记载的第一件好事,是1959年11月14日的“抢救水泥”。那天晚上,雷锋正在屋里看书,突然下雨了。他想起了工地上露天堆放者七千多袋水泥。“这时”,雷锋写道,“我猛然想到了党的教导,要我们爱护国家的财产,又想到了...

潜规则16:理解迷信

作者:吴思  ||  出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尽管我受过正统的唯物主义教育,最近还是从事了一回“迷信活动”。 五月下旬我在安徽农村搞调查,和一位承包鱼塘的农民聊了半天。我听他讲自己这十多年的经历——在北京卖菜,然后卖鱼,再回家养鱼,赚了数以10万计的辛苦钱。这是一位瘦小的中年人,小学文化程度,和气而小心,看起来有点腼腆。村干部说...

潜规则15:我们的人格理想

作者:吴思  ||  出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仁孝人格 汉桓帝时期(147年-167年),陈蕃出任乐安太守,听说治下有一位叫赵宣的平民百姓,乡邑间盛赞其人至孝。父母去世,按常规要守丧3年,或居家,或结庐墓旁,这位赵宣竟然守丧20余年,而且一直住在未封闭的墓道之中。 陈蕃——就是《世说新语》开篇说的那位“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的陈仲举——听到了众人的推荐,便会见...

潜规则14:古今中外的假货

作者:吴思  ||  出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读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发现了几个关于假货的故事。纪晓岚是乾隆年间的大才子,四库全书的主编,他记载的这几件发生在北京的旧事,距今已经200多年了。 一件事是纪晓岚买罗小华墨。我不懂墨,不知道这个牌子有多么响亮,想必当时是很出名的。这墨看上去“漆匣黯敝,真旧物也”,可是买回去一用...

潜规则13:造化的报应

作者:吴思  ||  出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一 北京街头的十字路口有红绿灯,红绿灯下还有警察。通常还不是一个两个警察,而是四五个警察。这些警察都是要拿工资的,而这些工资来自税收,本来那是企业的利润,可以成为生产的动力和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税收可以刺激生产,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那么在警察工资方面的开支能不能减少呢? 美...

潜规则12:笑话天道

作者:吴思  ||  出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一 我在一个搞收藏的朋友家里,见过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的圣旨真品。一卷明黄色的丝织物,平滑精美厚实,上面写着极漂亮的楷书。劈头第一句话就是:“奉天承运皇帝制曰”。那下面的文字,当然都是传达天意了。 “奉天承运”这个意思,在圣旨出宫的仪式中得到戏剧性的体现。明朝的制度规定...

潜规则11:崇祯死弯

作者:吴思  ||  出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一、致命的U形弯 崇祯十七年(1644年)旧历三月十九日,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上吊自杀的日子。在此二十多天前,内阁大学士(类似现在的副总理或政治局委员)蒋德璟和皇上顶嘴,说了几段为时已晚,但在我看来仍然非常要紧的话,惹得皇上大怒,蒋德璟也因此丢了官。 这次顶嘴起源于对加税的不同看法。五年前,崇祯十二年...

潜规则10:宴氏转型

作者:吴思  ||  出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晏子春秋·外篇第七》中记载了一段晏子改规则的故事。晏子(名婴,卒于公元前500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齐国贤臣,年龄大概相当于孔子的父辈。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正是为后世建立种种基本规则的所谓轴心时代,他的故事也蕴涵了这类规则问题。 故事说,齐景公派晏子去东阿当领导,在晏子领导东阿的第三年,齐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