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酬定律03:潜规则与正式规则切换的秘密

作者:吴思  ||  出处:《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   说官话,还是不说官话,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选择问题。我看过清朝人笔下的几个对话,都出现了话语体系抉择的场面,其中还有迫使说官话者改口的场景。细品当事人的应对和选择,颇有一番能够以利害计算出来的道理。 1853年9月4日,小刀会在上海造反,擒获上海道吴健彰,与上海一湾之隔的宁波顿时紧张起来。小刀...
博客主机

血酬定律02:命价考略

作者:吴思  ||  出处:《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   一、命价问题 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旧历九月十八日上午,皇帝在北京玉泉山清音斋召见福建布政使张集馨,问起了福建械斗的情景,摘抄对话记录如下【1】: 皇上问:“械斗是何情形?” 张答:“……大姓欺凌小姓,而小姓不甘被欺,纠数十庄小姓而与大族相斗。” 皇上问:“地方官不往...

血酬定律01:匪变:血酬定律及其推理

作者:吴思  ||  出处:《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   强盗、土匪、军阀和各种暴力集团靠什么生活?靠血酬。血酬是对暴力的酬报,就好比工资是对劳动的酬报、利息是对资本的酬报、地租是对土地的酬报。不过,暴力不直接参与价值创造,血酬的价值,决定于拼争目标的价值。如果暴力的施加对象是人,譬如绑票,其价值则取决于当事人避祸免害的意愿和财力。这就是血酬定律。...

血酬定律00:自序

作者:吴思  ||  出处:《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 自序 识破真身 “血酬”和“命价”这两个词,来自本书两篇文章的题目。这两篇文章排在前边,却是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谈到了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描绘了一些凭借暴力建立的规矩,提到了计算血价和命价——钱与命的兑换率——的基本思路。 在中国历史上,大量资源和财富是依据杀戮和破坏能力分配...

潜规则18:代后记:官场传统的心传

作者:吴思  ||  出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我读过几本清朝人写的笔记,恰好知道一些百年前福建官场的情况。今年1月中旬,我在《南方周末》(2000年1月14日)上读到两篇描写当代福建官场的文章,题目是《贫困县的“红包书记”》和《另一起“红包丑闻”》。古今对比,迢迢暗递的传统浮现眼前。 报上说,“红包书记”丁仰宁在...

潜规则17:探究雷锋

作者:吴思  ||  出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我想探究雷锋做好事的动机,便重读了雷锋日记。 《雷锋日记摘抄》中记载的第一件好事,是1959年11月14日的“抢救水泥”。那天晚上,雷锋正在屋里看书,突然下雨了。他想起了工地上露天堆放者七千多袋水泥。“这时”,雷锋写道,“我猛然想到了党的教导,要我们爱护国家的财产,又想到了...

潜规则16:理解迷信

作者:吴思  ||  出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尽管我受过正统的唯物主义教育,最近还是从事了一回“迷信活动”。 五月下旬我在安徽农村搞调查,和一位承包鱼塘的农民聊了半天。我听他讲自己这十多年的经历——在北京卖菜,然后卖鱼,再回家养鱼,赚了数以10万计的辛苦钱。这是一位瘦小的中年人,小学文化程度,和气而小心,看起来有点腼腆。村干部说...

潜规则15:我们的人格理想

作者:吴思  ||  出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仁孝人格 汉桓帝时期(147年-167年),陈蕃出任乐安太守,听说治下有一位叫赵宣的平民百姓,乡邑间盛赞其人至孝。父母去世,按常规要守丧3年,或居家,或结庐墓旁,这位赵宣竟然守丧20余年,而且一直住在未封闭的墓道之中。 陈蕃——就是《世说新语》开篇说的那位“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的陈仲举——听到了众人的推荐,便会见...

潜规则14:古今中外的假货

作者:吴思  ||  出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读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发现了几个关于假货的故事。纪晓岚是乾隆年间的大才子,四库全书的主编,他记载的这几件发生在北京的旧事,距今已经200多年了。 一件事是纪晓岚买罗小华墨。我不懂墨,不知道这个牌子有多么响亮,想必当时是很出名的。这墨看上去“漆匣黯敝,真旧物也”,可是买回去一用...

潜规则13:造化的报应

作者:吴思  ||  出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一 北京街头的十字路口有红绿灯,红绿灯下还有警察。通常还不是一个两个警察,而是四五个警察。这些警察都是要拿工资的,而这些工资来自税收,本来那是企业的利润,可以成为生产的动力和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税收可以刺激生产,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那么在警察工资方面的开支能不能减少呢?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