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水浒02:杨志篇(四)
43
那天在校场,院长当场诊断完毕之后,全场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接茬。
大家都在看着梁中书,等他表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建炎礼乐运动并不像看起来那么深入人心。
首先现场的群众们就不信。
他们看到院长的表演,纷纷交头接耳:
回家给亲朋好友说说,这唱大曲的活动以后能不去就不去——副作用太厉害了,精神病专家都给唱成精神病了。
在场的大小官员也不信。
他们互相打量着,心想:这托是谁安排的?脑残啊?表演水平跟电视直销差不多,丢不丢人?
除此之外,梁中书也不信。
他一直对运动结果不太满意,认为自己的用意遭到了曲解,但是又不好明说:
大曲并不是唱给草民听的,而是唱给广大衙内们听的。
他想传达的信息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概是这样:
“朋友,你不孕不育吗?你面对科举考上来的泥腿子感觉恶心吗?你看着穷二代靠着变法一步登天感到憋屈吗?来吧,我会替你们说话,让大宋朝廷永葆红色!”
遗憾的是该听的人不听,不该听的人跟着瞎叫唤。
梁中书看着杨志,心想这小子想当官想疯了?不过能想起钻这种空子,脑子倒是不笨……
考虑到当面拆穿有损运动的名声,他最终笑容可掬的站起来,带头鼓掌。
一时间校场里欢呼震天,“太祖显灵!”“天佑大宋!”的口号此起彼伏。
有人还趁乱喊出了“梁中书万岁”。
看台上的官员们都装作没听见,更加起劲地鼓掌。
梁中书志得意满,派人把杨志领到身边,问道:这位壮士是何来历啊?
44
我们知道,杨志后来落草为寇。
按照大宋惯例,所有关于他的官方记录都被删除了,因此后来的人根本不知道当年他在大名府是多么的风光。
有段时间他要天天赶场作报告,讲述自己奇迹般痊愈的经历:
——自从得了精神病,我就爱上了唱歌,尤其是大曲。
——人的生命很短暂,唱大曲让我觉得生活很有意义;如今虽然痊愈了,但我要一直唱下去!
杨志的画像甚至一度被挂上街头作为励志模范,上面写着宣传标语:
朝为失心疯,暮入办公厅;将相本无种,男儿当唱红!
在杨志的激励下,大名府的精神病院一度门庭若市。
数不清的人一口咬定自己有病要求入住。
可惜的是这些人并不理解宣传工作的精要所在:典型要有,但是数量上不能泛滥。
于是他们入院以后发现,不管自己重申多少遍“我没病”要求出院都没人相信。
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被关了一辈子。
得到以上这些待遇,杨志倒也不是全凭运气,他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
那天他得知眼前的人是大名府的一把手,立刻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的家世介绍了一番,只是略去了京控的内容。
等他介绍完了,梁中书果然对他刮目相看,说了句:将门之后啊,不知武功怎么样?
杨志顺杆往上爬:小人愿意下场比武,求恩相准许。
这里要澄清的是,杨志本没有精神病,因此大曲治病也是无稽之谈。
但是不可否认,杨志的头脑在歌声中得到了升华。
从那一刻起,眼前的世界在他眼里变得无比清晰。
他从此知道了自己到底想干什么,同时也明白了什么事值得花一辈子的时间去干。
他再不是以前那个浑浑噩噩异想天开的官迷了。
同理,杨志要求下场比武也不是心血来潮。
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一直用余光观察着比武的过程。
他的第一个印象是参赛者的武艺不堪入目,抱成一团满地打滚,不知道的还以为有人当众搞同性恋;
第二印象是,这些选手一开始一个也不眼熟,但越到后来越眼熟。
关于那天的比武,还有必要补充说明一下。
大宋的兵制一般以50人为一队,2队为一都,5都为一营,5营为一军。
但实际情况是一个军(2500人)能有三百人就不错了——剩下的人要么跑了,要么老死了。
对于第一组数字,军官们在伸手找朝廷要军饷的时候记得一清二楚。
然而发饷的的时候,他们又只记得第二组数字。
这种发财的方式就叫做吃空饷。
当然,碰到演习、阅兵之类活动,军官们还要掏点钱,从当地雇一些农民来充充人数。
这回比武也不例外。
梁中书为了显示自己求贤若渴,规定每个队都要选出自己的代表参赛,这样一来当地村民都成了抢手货。
当时大名府农业人口不多,而驻军名义上却有十个军,因此这一天有些农民打的比赛比泰森一辈子打得都多。
杨志在军队里呆过,这点猫腻还是看得出来的,因此他断定凭借自己的武艺,获胜毫无悬念。
事实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
他获得批准最后一个出场的时候(因为他最后一个报名),对手大多已经口吐白沫,一拳就倒。
杨志就这样一路顺利杀入决赛。
梁中书在台上目瞪口呆。
过了一会儿,他回过神来,朝左右使了个眼色,立刻就有人手持铜皮喇叭朝场下狂喊:
“建炎礼乐,又创人间奇迹!病夫唱了,立刻武功盖世!太祖太宗万岁!”
45
杨志决赛中碰到的对手叫周瑾。
这人不是滥竽充数的农民,而是正式军官。
杨志的武功虽高,但是长期营养不良,真打起来恐怕把握不大。
但是此时的他已经懂得扬长避短,当场提出采取更刺激的比赛方式:
“比枪要换真枪,生死勿论!”
周瑾听到这样的要求,当场觉得腿肚子要抽筋:“NMB谁说这孙子痊愈了?这不还疯着呢吗?!”
梁中书也觉得不妥,发话说,你们用没头的枪裹上毡片,蘸点石灰就行了。
其实周瑾武功算是不错,上来就一枪刺中杨志肋下。
按理说这里杨志就该算输了,但是梁中书此时有了别的思量,板着脸装没看见,周瑾只好硬着头皮跟杨志比划下去。
周瑾面对一个疯子,心里本来就害怕,临场发挥就打了折扣。
杨志虽说此时骨瘦如柴,但京控路上一路挨揍,在东京又几乎天天被三院的衙役用水火棍往脸上身上乱戳,抗击打能力是惊人的,被枪杆捅几下跟挠痒痒一样。
因此他也不管什么套路,疯狂地跟周瑾互捅。
看台上的大喇叭更激动了:
“建炎礼乐,法力无边,唱之能刀枪不入!”
大约打了五十多个回合,梁中书叫停了。
他派了一个虞候检验了两人的战袍,然后宣布,周瑾身上白点累累,“像打翻了豆腐的,斑斑点点,约有三五十处”;杨志身上看不清楚,可能只有一处。
因此杨志获胜。
梁中书不住点头微笑,周瑾在台下暗骂:你大爷!老子穿的是黑战袍,那孙子穿的是精神病院白大褂!
梁中书这种明显偏袒的态度激怒了军方的人。
都监李成站出来说,现在是新时代了,骑马挎枪的作战方式已经遭到了淘汰,远程武器才是决胜的关键,因此,应该比射箭。
梁中书面色不悦,但是也没有说什么,点了点头。
杨志当场提出比箭要用爷们儿的方式:“你先射我三箭,然后我射你三箭!谁都不准躲!”
周瑾算是看清今天自己的处境了:这哪是比武艺,这是让我跟疯子比谁不怕死啊!
结果射起来心理负担过重,三箭全偏了。
杨志拿过箭正要射,周瑾不干了:我认输!我认输!
杨志的胜利使场内的人群一片喧哗。
“建炎礼乐,太祖余烈;千秋万载,永葆霸业!”
随着大喇叭里高亢的口号,已经有不少人相信了大曲的神力,开始跪下朝梁中书磕头了。
梁世杰很高兴,觉得今天碰到杨志算是捡到了宝贝,于是当场任命他为副牌军。
按理说杨志从配军成为军官,应该感恩戴德才对,起码也要说句“功夫全是靠研究太祖太宗思想的时候悟出来的”。
但他一言不发,只顾看着任命书出神,使梁中书很郁闷。
然而这时旁边忽然跳出一人,大声说道:我不服!一个配军,敢跟我较量吗?!
梁中书一看,是索超。
他对杨志的印象一下子又好了起来。
道理很简单:自打凤姐出道以后,你还听谁说过芙蓉姐姐丑?
46
索超是大名鼎鼎的军中猛将。
想当年他在东京军校时就是高材生,然而毕业后不幸被分到大名府,从此再无建树。
从他的绰号可以看出,这是个急性子的人,藏不住话,因此得罪了多任领导。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作为科班出身的军官,索超满脑子新思想,不断越级上书要求更新军队装备,取消文官监军制度,建立新式军队,武力收复幽云十六州。
这些书信寄到东京,没到皇帝手上,却到了蔡京手中,然后又寄回大名府。
索超这种行为持续了十年,直到有一天他在留守司的垃圾里看见自己的奏章为止。
至于文官监军制度,后来确实取消了——皇帝派来了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