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吵架修炼指南
原创: 任小酒 饭统戴老板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uEFLkpwufZmQoOXIsj5snQ
科学吵架修炼指南
作者:任小酒 编辑:李墨天/林野道
论吵架,格力的董明珠女士绝对是这一行的状元。
还没当老大时,她跟董事长朱江洪吵,对着领导拍桌子咆哮是家常便饭;朱江洪退休了,她跟竞争对手吵,当众骂“美的是骗子,小米是小偷”;被宝能举牌,她跟姚振华吵,一顶“中国制造破坏者”的帽子直接扣过去;她甚至因为进场没听到鼓掌,在股东大会上当场发飙。
董明珠喜欢吵架,更精通吵架:她善于吸引流量,跟雷军呛了五年省了无数广告费;她善于创造人设,通过一场场骂战将“中国制造守卫者”的标签牢牢贴在自己身上;她善于隐藏幕后,在自己不方便时就派好朋友刘姝威出马。显然,在吵架这门学问上,董明珠掌握核心科技。
这不,在三四线城市棚改房集中交房之际,格力又展开了与廉价卖空调的奥克斯之间的互怼。按照以往战例,奥克斯凶多吉少。
通过吵架,董小姐总能达到目的,类似案例其实在社会上比比皆是:前有奔驰女车主靠骂街讨回公道,后有孙宇晨手撕王小川王思聪来蹭得流量。因此无论网络还是现实,不管个人或企业,吵架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的必备技能:吵架像大宝,不必天天见,但家家都得备。
庄子和惠施吵了一辈子,吵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吵进了语文课本千古留名;孔明王朗千年前斗得难解难分,唐国强一句“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成为当代鬼畜的鼻祖。因此我们得时刻准备,当有天不得不吵时,不求天崩地裂,青史留名,但求吵出风格,吵出水平。
每个人都会吵架,但很多人没有掌握正确的吵架姿势,水平自然是这辈子都达不到董小姐的高度。不过别急,美国程序员Paul Graham利用上班时间摸鱼摸出了一篇《如何辩驳》,为吵架分了金字塔式的七个层次,从最底层的骂街刨坟,到最顶级的杀人诛心,一应俱全。
从图上看,绝大多数人都突破不了金字塔的第四层,吵架时基本上在人身攻击和为骂而骂的层次上转圈,急需得到砖家的科学指导。本文作为一本正经的科学研究,将吵架总结为公式:吵架的能量=吵架的意志×吵架的手段。本文将从这个公式切入,探讨进阶式实操吵架指南。
按照老规矩,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1.该不该吵:纳什均衡博弈论
2.策略制定:动态规划运筹论
3.掌握节奏:逻辑策略掌控论
4.如何收场:穷寇莫追兵法论
下面进入正文部分。
1. 该不该吵:纳什均衡博弈论
封建气味浓厚的香港豪门,既是撕逼恩怨此起彼伏的宝地,也是经典骂战层出不穷的金矿。
比如靠电风扇发家的刘銮雄,人生除了赚钱就是女人,从李嘉欣到关之琳,从蔡少芬到洪欣,一个比一个出名,一个比一个美艳,顶峰时全香港的娱乐记者都得喊他一声衣食父母。但有女人的地方,就不缺架吵,而刘銮雄最近两位女友,为吃瓜群众贡献了一场经典的吵架案例。
这两位女友,一个是奢侈品的柜台专员吕丽君,另一个是娱乐记者甘比。LV专柜妹吕丽君爬上凤凰枝头的时候,从来没想过会和金主撕破脸。刘銮雄对吕丽君不薄,生下女儿后的她想去英国读博士,刘銮雄二话没说就出钱出力的联系,还帮助她成立自己的基金会和公益组织。
谁知去英国的飞机还没停稳,刘首富就搭上了新欢娱记甘比。心有不甘的吕丽君决定先发制人。2008年11月,吕丽君瞒着大刘,以“刘太”的身份(但其实两人没领过证)给香港各大媒体发了份声明,矛头直指甘比,说她生下的孩子不是刘銮雄的,甚至都不知道父亲是谁。
以为自己聪明的做法可以给刘銮雄一个下马威,没想到刘銮雄第一时间就停掉了吕丽君的信用卡,对媒体怒斥“鞠躬100次都没有用”。
经此一役,吕丽君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登报吵架的方式在刘銮雄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买过整面报纸求过爱,庆过生,但是还从来没有登报跟人吵过架。多年后,刘銮雄决定和甘比结婚,也没忘记登报纸大骂吕丽君,直言无脑的人读书再多也没有用,财产想都不要想。
吕丽君并不是第一次跟刘銮雄吵架,以前的历次硬怼,基本上都以刘銮雄妥协而告终。多次得手的吕丽君其实并没有想清楚一个问题:自己硬怼刘銮雄,吵赢了可能获得刘富豪赔礼道歉的房子车子,但万一刘銮雄没选择妥协,而是选择了同样硬怼,自己会失去什么呢?
要解决吕丽君的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引入博弈论的一些概念。事实上,吵架这件事,褪去情绪的外衣,本质上是一种博弈,是收益分配问题上的策略性对抗。
凡事皆为博弈,大到世界国家之间的指桑骂槐,小到厨房的碗筷到底谁刷,实际上都是对自身利益平衡,甚至最大化的一种博弈,情侣夫妻吵架,更是一种长期的重复多次博弈.我们不妨借鉴纳什均衡中的“囚徒困境”案例,来尝试给刘銮雄和吕丽君建一个模型。
假设二人在本次吵架当中的得益用(x,y)表示,x代表大刘得益,y代表吕丽君得益,将二者吵架博弈模型结果放置于得益矩阵(Payoff Matrix):
刘銮雄和吕丽君吵架都有两种策略可选:强硬与示软。两方吵架一共有四种结局:
①两人都示弱(选择不吵):感情相安无事,两人都得益50;②吕丽君示弱,刘銮雄强硬,则吕丽君损失20,刘銮雄得益50;③刘銮雄示弱,吕丽君强硬,则吕丽君得益50,刘銮雄损失20;④两人都硬怼(互不相让),则两人都遭受损失,吕丽君损失n,刘銮雄损失m。
所以,吕丽君在登报吵架之前,应该先画出这个模型,并搞清楚一件事情:n是多少?即假如刘銮雄也硬怼,拒不道歉(最后的确这样),那么吕丽君的损失是什么?
很显然,如果吕小姐贪图的是刘銮雄的金钱,那么她损失的是一个身价百亿的富豪男友,n会无限大;如果吕小姐重视的是跟刘銮雄的感情,那么她损失的只是一个偷情出轨的男友,n并不大。事后证明,如果是前者,吕丽君必定后悔不已;如果是后者,她的硬怼并没有错。
相比于博士学位的吕丽君,甘比就很不同:无论刘銮雄在外如何拈花惹草,甘比从来都毫无怨言,甚至在刘銮雄得病床前端屎端尿,悉心伺候,这让刘銮雄大为“感动”,最后托付了几乎全部身价。甘比的选择,其实也暗示了她对自己模型里n值的估计,读者应该不难勘破。
这里并非在批判某种价值观,毕竟成年人只衡量利弊,小孩子才判断对错。笔者想说的是,无论是你在公司里准备跟领导吵架,还是你在情场上准备跟恋人吵架,甚至是在菜场上遇到冲突,在骂出第一声之前,你首先应该建立一个得益矩阵模型,并确定里面的参数,尤其是n值。
比如,现在有位体态丰腴的大妈插队,被内心正义尚未泯灭的你制止。大妈翘起兰花指对你就一顿骂,气的你眼冒金星马上就要卷袖子。这时应该稳住三秒情绪,快速建立你与大妈的收益模型。假设你的得益为x,大妈得益为y,得到矩阵每个格当中的x,y,数据假设如下图:
因为大妈已经打开她三寸不烂之舌,所以你示弱大妈也示弱、你强硬大妈示弱这两种情况的可能性都已经是零。现在只剩下你示弱大妈强硬,以及大妈强硬你也强硬这这两种策略。所以核心问题是:战斗力爆棚的插队大妈已经对你露出獠牙,你接招还是不接招?
大妈有的是时间精力更你硬刚下去,两人都可选取强硬。可是此刻你要着急上班,对你来说不仅是时间精力的损失,还可能老板对你工作延误的扣工资,更可能大妈吵到一半直接躺地上,而你要因此支付医药费,这是得益函数就不是(-10,-10)了,可能是(-1000,-1000)。
倘若模型在脑海中跑一遍,你就会发现此刻气愤的情绪多么不值钱。放弃吵架、远离傻逼、立地成佛成为最优解。
不止是买菜大妈,你在面对弱智领导、傻逼同事、渣男渣女、键盘杠精时,你同样可以先衡量这场架值不值得吵。换句话说,遇到冲突火冒三丈之时,逃离情绪三秒钟,建立博弈分析得益模型,如果结论是不值得就别轻易开启骂战,应该迅速远离是非,不跟对方浪费时间。
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永远都不要跟傻逼吵架,赢了,你也只是吵赢了一个傻逼;输了,说明你连个傻逼都吵不赢。
2. 策略制定:动态规划运筹论
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来说,能在Twitter上解决的问题,就坚决不会搬到白宫处理。
《纽约时报》在2017年发表过一篇文章,统计了特朗普在推特骂过的人和事,共计394个。为了控制总统特朗普发文,前美国中情局员工Valerie Plame Wilson实在忍受不了,便发起了10亿美元众筹,想要买下Twitter的控股权,从而收购公司,删除特朗普的推特账号。
Twitter是特大统领吵架的主战场,其在上面无所不用其极,比如在朝核问题上,按照套路,美国一般采取军事、外交、经济三方面的渠道来解决问题。然而特大统领不走寻常路,面对金将军的两枚洲际导弹,特朗普没有动用国家机器,反而发了一条推特。
“跟火箭侠(little rocket man)谈判就是再浪费时间!”
这是明晃晃的人身攻击了。“little rocket man”是金将军的痛处,早在2006年,金正日就因为不顾阻拦,发射了携带核弹头的大浦洞飞弹,《经济学人》变为前任金将军安上了“rocket man”的绰号,时过境迁,特朗普重翻旧账,还加了个“little”以示轻蔑。
在“little rocket man”之后,不出所料的收到了金将军的反击:默默进行第六次核试验,但特朗普嘴炮完全没有被金将军的力量堵住,2017年9月又是推特声称用磁铁就可以摧毁朝鲜部队,又警告金:“如果你要继续核试验,我将在你的土地上试验!”
金将军丝毫没有畏惧这位嘴炮总统,只说了一句:“一只疯狗在叫罢了,疯子一个。”(우리에게는 그것이 주체조선의 위력에 질겁한 정신병자의 발작증세, 미친개의 비명소리로밖에 들리지 않는다고 야유하였다。)
气急败坏的特朗普又给金正恩发明了新外号:a sick puppy(病狗)。并决定对朝鲜实行经济制裁。俄罗斯外交部部长都掺和一脚评论这俩人:怎么像幼儿园小孩吵架,水平如此之低。
就像天天吵架的特朗普,镇住他的人屈指可数,不管是安倍晋三,还是菲律宾大炮杜特尔特,在特朗普面前统统败下阵来。他们不想吵吗?是不敢。在这点上,金将军就做到了输什么都没有输气势:你要是玩撒泼骂街这一套,我也依葫芦画瓢,用同样的话骂回去。
所以,吵架的第二项技能就是: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策略。
那些小时候没有培养吵架能力的人,长大时常会发现吵完架,感觉没有发挥好。为了避免脾气冲上天,嘴巴没跟上的失误,我们需要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
动态规划是由美国数学家R.E.Bellman提出,核心思想就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大事化小,把小事化了。当然,这并不是忍气吞声的妥协,而是分割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动态规划就是为了吵架策略制定做准备。对于很多性格随和的人来说,吵架如考试,大敌当前,自然要做好准备。古人说的好,笨鸟先飞。别人吵架都是临场发挥,而动态规划是让同学们凯旋而归。
孙子在兵法里讲求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吵架前,面对不同的对手,提前对事件规划不同方案。从0到1,也许有一百种路径,但动态规划是要我们在吵前预估出可能的最佳姿势。为了同学的理解,我们将吵架策略制定用树形图表示出来。
在明确吵架目的的前提下,根据树形图,我们可以对吵架进行三步走策略分解:评估对手,分析形势,确定最终吵架模式。吵架前都可以在心中模拟出不同的结果,根据自己的预判,选取最优解。
就像面对特朗普这样无赖的吵架对象,金将军就意识到单纯的外交方式不管用,因此而选择硬手段+脏话组合模式,手握盾牌,果断“刚枪”。吵出气势,吵出腔调,吵出了当下的最优解。
法律界有句格言:当事实对你有利时,那就多强调事实;当法律对你有利时,多强调法律;当事实和法律都对你不利时,就拍桌子。这就是吵架动态规划的精髓。
像笔者的一个师兄,就把这套活学活用:在跟老婆吵架时,每次都能选择对正确的策略,比如老婆跟他摆事实讲道理,他就用严密的逻辑和论证击败之,毫不留情;老婆跟她撒娇无理取闹,他也化身马景涛,祭出“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来应对,从来没输过。
每当跟我们分享他那些辉煌战绩,师兄都激动地拍打着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