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随便说说之杀人不难
作者:东乡
写在前面的话
看的推理小说多了,总会有些莫名其妙的想法;说起来很好笑,东乡对于小说中的谋杀早已了然于胸,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杀人难吗?谋杀一个活生生的人难吗?
应该是非常困难的吧?东乡自问自答道,推理小说中的情景如电影蒙太奇手法般在脑海中闪现,一幕幕栩栩如生的惊险画面带着强烈后现代表现艺术一般,而每一个画面的主角的脸竟然都变成了东乡的面孔……
看的推理小说多了,习惯了视线跟着侦探走,每每凶手面对侦探结案呈词的时候,一定非常后悔自己留下了不该留下的线索,暴露了不该暴露的漏洞;而每当到了这个时候,东乡就在想:要是没有留下不该留下的线索,要是没有暴露不该暴露的漏洞的话,侦探还能振振有词的站在凶手面前吗?
杀人不难
故事部分:
东乡静静躺着,有些疲倦,电视虽然开着,但在播放什么并不重要,需要的只是一点点声音和不断晃动的画面,这样才能证明整个房间是活的,对于一间没有生气的房间来说,这真的很重要……
上午上班迟到了,东乡越想越生气,明明在8点59分冲到电梯门口,电梯在东乡面前刹那间关闭,从渐渐关闭的电梯门口,东乡看到了那张如此丑恶的笑脸,是同事W君,这个坏东西一定是故意的,故意的……无论如何电梯是没有赶上了,上班迟到了,都是W君惹的祸,不!因该说就是W君故意设计的,平时W君就千方百计的设计陷害我,今天被他得逞了!
嗯,思考好了,我要报仇,我要杀了W君!
在推理小说中,一开始就交待谋杀动机的不算多,因为谋杀动机的隐藏是谋杀的关键,往往你不知道为什么凶手要杀人,而不知道杀人动机就很难确定嫌疑人。这一点在日本推理小说和国内推理影视剧中,表现的格外明显。
而在多数欧美传统的推理小说中,我们很难看到关于动机的大篇幅推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记得阿婆在小说中设计波洛说了一句非常出名的台词:“黑斯廷斯,你要知道,在谋杀中,最大、最直接的动机就是金钱。”所以,我们不难想象,在这一类推理小说中,动机的隐藏几乎是苍白无力的,凶手和被害人之间的关系基本就是有着尖锐的经济纠葛,在金钱关系中,一切的情感,无论是夫妻之情、还是兄弟姐妹之情都形同虚设。被害者一死,财产受益人必定成为谋杀嫌疑人,警方(就是扮演给侦探增光添彩的那一部分)首先就会误入歧途,等到侦探(就是被警方增光添彩的那一部分)找到更为隐秘的经济关系后,推理小说的动机部分得以完成,这是一个常见的模式。
而这一点在日本推理小说中表现的就不是很明显的了,日本推理小说中很大部分的小说中,凶手的凶杀动机是复仇,这种仇恨可能来源于祖辈,最远的还能追溯到几个世纪之前;在这一类型的推理小说中,动机隐藏就非常非常重要了,也许你要到最后一刻才能知道凶手原来就是你同父异母或者是同母异父之类的亲属,或者是别的什么关系,但是在这一类型的推理小说中,复仇是主要的,凶手似乎永远不在乎自己的经济得失。
所以说,如果是复仇类型的推理小说,最好不要直接将动机放在桌面上,这样凶手才能安全;但是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事前就将凶杀的动机暴露出来,说不定会有着不一样的效果。
故事部分:
东乡静静的躺着,手边的烟灰缸满了,“不能饶恕W君这样的行为”东乡自言自语道,用什么样的手法最简单?用什么样的手法最能保护自己的安全?太多太多的细节需要仔细考虑一下了,不过眼前当务之急的就是要确定怎么杀了W君这个大坏蛋。
“毒药”这个词在第一时间从脑海中冒了出来。
毒杀!是最为原始、最为简单的谋杀方式,在整个谋杀过程中,凶手可以避免直接和被害人发生肢体冲突,在被害人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无论是在推理小说或者是现实中,谋杀采用毒杀这样的方式是最多的。但是,追查毒药的来源就是毒杀最为致命的弱点,毒药在现实生活中或者是小说中都不是到处唾手可得的,获取毒药的方式和途径非常有限,所以,追查毒药的来源是侦破这个类型谋杀的关键。
一、如果东乡成功使用“毒鼠强”毒杀W君的话!那么,整个推理小说就会朝着国产推理影视剧的方向发展,在这一类型的作品中,侦探角色往往是公安人员,凶手一般是农村到城市打工的打工者,故事情节不需要过于复杂,杀人动机的标底一般在5000元到10000元之间,整个作品主要弘扬我公安人员不怕苦、不怕累,在连续72小时连续排查购买“毒鼠强”的嫌疑人共计2563人次,在此期间,某干警父亲病危住院,没有时间去陪夜,某干警妻子生产,没有时间去待产、某干警女友出事,没有时间去照顾、某干警儿子考大学,没有时间去打招呼;诸如此类的事迹,是多么鲜活的人物,是多么的感人的事迹,同时,作品还会重点提出,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普法教育工作是多么必要啊。
二、如果东乡成功使用“ATPU-X”毒杀W君的话!那么,整个推理小说就会朝着科幻推理小说方向发展,推理小说的环境可能需要发生很多变化,这样的推理事件,一般还是发生在欧美国家比较好,毕竟,人家科技发达一些呀,当然,也有特例,如果,正好发生在现代的日本,并且毒药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W君没有死亡,而是整个身体变小了,变成了一个小学生的话?这个模式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吧。
三、如果东乡成功使用“鹤顶红”毒杀W君的话!那么,整个推理小说就会朝着古装推理剧的方向发展,侦探是风流潇洒的侠客,凶手是阴险狡猾的武林盟主,侠客武功盖世,中间牵涉到和某公主的爱情(或者是涉及到坏人的色情),复杂、香艳,最后的结局一般是侠客和坏人在华山(别的山亦可)对决,最后,坏人胜败名列,侠客抱得美人归。
四、如果东乡成功使用“氰酸甲”毒杀W君的话!那么,整个推理小说就会朝着18世纪的欧美推理小说的方向发展,这个类型的小说,我们看多太多太多,类型也是百花齐放,换句话说,这个方向比较贴近现实。
五、如果东乡成功使用“杀虫剂”毒杀W君的话!那么,整个推理小说就会朝着现代日本推理小说的方向发展,推理事件基本已家庭为主,毒杀往往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也是开始的环节,基本上这类小说,必须安排3-5人死亡。
六、如果东乡成功使用“纳米级镉颗粒”毒杀W君的话!那么,整个推理小说就会朝着美国现代科技罪案方向发展,推理小说慢慢演变成为科学探案,主角基本是一群实验室的科学家,推理事件用蒙太奇手法回放,用高科技就解决一切。
七、如果东乡成功使用“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色无味、并且是自己制造的、别人没有见过”的无名毒药毒杀W君的话!那么,整个推理小说就将成为所谓读者取笑的对象,东乡深信,没有读者愿意看到有这种毒药出现。
八、如果东乡成功使用“脱氧核糖二厄化戊种低脂蛋白(可能就是某种病毒、细菌)”毒杀W君的话!那么整个推理小说就会朝着惊险、间谍小说方向发展,这个类型的小说目前还是非常有市场的。
故事部分:
东乡静静的躺着,脑海中不断闪现出“薯片、蛋糕、巧克力、牛奶、米饭”等等常见的事物,但是除了“毒鼠强”之外,东乡实在是想不出来还有什么东西能毒死W君的,“要不猪油加白糖吧,应该很快就能得糖尿病的吧”,东乡幻想着W君每天像吸毒一样注射胰岛素的情形……
还是不要使用毒药了,现在的假冒伪劣产品太多,万一没有一次没有成功怎么办?
还是用刀吧,这种凶器到处唾手可得,携带起来也非常方便,遗弃起来也非常方便,基本不可能从凶器上追查来源,再说,面对面凶杀W君,一刀就能快意恩仇。
虽然说决定使用刀作为凶杀的工具了,但是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对于凶器来说,只有一点值得说说,那就是,千万不要将凶器设计为一把“锋利无比、绝世无双的”宝贝,更不能是什么举世无双的利器,一如青龙偃月刀,一如碧血剑,凶杀中的凶器越平常越安全,选择凶器是非常重要的。
在多数小说中,凶器都是死者身边的刀具,侦探往往可以以此来推断:凶手和被害者熟悉、凶手知道被害者身边有着刀、凶手是临时起杀意诸如此类的细节,这可能是破案的关键,所以说,在大超市购买一把普通的刀是最为隐秘的。
由于国内的武器管制,手枪这样的奢侈品,对于东乡是遥不可及的。
故事部分:
东乡静静的躺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玩弄起手边的一把水果刀,这把水果刀是在“家乐福”买的,全上海少说也有几十万把,追查凶器的来源就不用担心了,再说东乡自己也不是左撇子,如果是正面冲突的话,一刀刺向腹部应该非常普通,想到这里,东乡会心的笑笑。
不过还有很多细节需要细化,比如说衣服……
使用刀具刺杀对方,最好自己不能是左撇子,多数推理小说中,刀具刺入方式往往暴露凶手的习惯,这是非常俗套的,另外就是,凡是正面冲突,一定不能让对方接触自己身体过多,小说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被害者手中紧紧撰着一粒钮扣,这样俗套的预留线索,恐怕很多名家都使用过。
要么凶手就裸体上阵(不过,体毛的脱落、或者是非自然脱落都是致命的),不可取!
要么就穿上没有钮扣的服装。
故事部分:
东乡静静的躺着,水果刀安静的放在一件雨衣旁边,这件雨衣是很久以前买的,基本上就没有穿过,现在也没有使用的机会,正巧可以用上了,雨衣上没有钮扣,这是东乡非常高兴的,只不过平白无故穿雨衣上街,恐怕有些惹人瞩目,非要等到下雨?难道自己每天上班都要带着雨衣、水果刀,等到某一天下雨再动手?这样恐怕是行不通的,这个看来还需要商榷。
既然是面对面冲突,如果,W君在被刺杀的同时,有若干人能证明东乡不在现场那不是非常好吗?
不在现场证明是凶杀中最为简单和直接的谋杀技法,构成不在现场证明的主要步骤分成两个:
一、被害人死亡时间的证明,要让侦探在第一时间判断死者的死亡时间,最为简单、俗套的手法就是弄坏被害人的手表,这个手法实在是太俗了,不过最为简单。
利用录音等简单手段混淆第三方概念,让无关的第三方证明凶杀时间,这是比较好的手段,只不过难以运用,而且风险极大,不可预知的因素太多,并且参与的人数越多,越容易出错。在很多优秀的推理小说中,被害者死亡时间是确定凶杀的关键,哪怕是中间有着15分钟的误差,也能制造出不同的效果。
二、凶手在相同时间的证明,如果顺利解决第一个问题,凶手在死亡时间的不在现场证明就要非常过硬了,在同类小说中,常见的手法就是,凶手和凶杀地点差异很大,表面上几乎不可能出现在同一地点,这类型的推理小说需要准确、复杂的时刻表作为支持。
另外一个常见手法就是,利用手段让第三方产成错觉,造成虚假口供,由此证明凶手的不在现场,这中手法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同样的,不可预知的因素也是过多。
故事部分:
东乡静静的躺着,无奈的望着手中的地铁时刻表,上海的地铁太少了,一共就4条线路,再说,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不在现场的证明?恐怕是难了一点。
默默的点上一支香烟,整个房间的香烟味道实在太浓了,“咳-咳-咳”有点呛人,东乡无奈的摁灭了香烟,房间很小,窗户也没有打开,整个一个闷罐,突然,一个念头从脑海中跳出来,密室杀人!呵呵,我早该想到这个手法了……
密室杀人是推理小说的诡计的王道,几乎成功的推理小说都有密室杀人的痕迹,一个相对完美的密室绝对是推理小说创作者永远追求的目标。
在东乡系列评论评论文章中,曾经专门有过讨论密室的文章,在这里就不打算再重复内容了,不过对于读者喜闻乐见的密室手法来说,也有很多东西已经泛滥到俗,东乡这里不妨说说:
一、用到泛滥的“透明胶、钓鱼线”密室
很多作品,对于密室的描述不外乎:凡是犯罪现场为密闭的空间,门窗紧锁,且未损坏。但是,一定会在门把手、窗子插销等相关部件上发现有“透明胶”粘过的痕迹。
对于这种密室的破解,就是到周边察看一下,是否有电风扇、水车、轮轴一类的自动装置,在这类装置的轮轴部分,一定会有成捆的钓鱼线,凡是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只是需要知道这个密室反正是机械性的,手法是利用了透明胶和钓鱼线,不过,具体是如何办到的,其实,已经无法吸引读者了。记得东乡在看某作品的时候,看到这个地方,已经失去了对于密室的悬念,虽然作者在后面用了很大篇幅来详细描述是如何构造的,光是示意图就有三幅,只不过这根本无法提起阅读欲望,直接跳过了事。
东乡这里不是要说“机械型”密室不好,相对其他类型的密室来说,机械型密室的意外性的确稍微差一些,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已经将“钓鱼线、透明胶”作为公式,牢牢的套在“机械型”密室的身上,实在是过于俗套。
二、别把“叙述式诡计”当做万金油
“暴风雨山庄”、“叙述式诡计”、“新本格”这几个新名词无一不是建立在优秀的“密室推理”上的,现在很多作品,盲目跟风,无论三七二十一,上来就是“暴风雨山庄”,出口就是“叙述式诡计”,风格一定要是“新本格”,在这些派头下,密室肯定普通不了,也永远写不好,本来就是非常普通的密室题材,弄得大张旗鼓,过于夸张,反而适得其反。
过于夸张,追求“不可思议犯罪”原本无可厚非,不过过于夸张、过于眩幻,文过饰非、矫揉造作的让很多作品失去了因该得到的喝彩,原本很普通的密室,非要往“不可思议”上面凑,结果可想而知。
故事部分:
东乡静静的躺着,“还是开着窗户吸烟空气好些”,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是就是不见行动,东乡什么都好,就是懒了一点,只要能找到借口,什么事情都能不想做,可能胖人都是这样。
既然自己都觉得窗子还是打开的好,密室也就不要去构造了,不就是杀个W君吗?还需要密室?简直就是浪费,还不如认真想想,怎么处理尸体来的好一些。
如果是要营造密室杀人,那么一定要出现“现场、尸体”这些麻烦事情,但是如果是根本就没有发现尸体,那么不是更好,想到这里,东乡眼睛一亮,似乎充满疑惑的谋杀行动进入了操作阶段,的确……没有尸体的谋杀应该是最好的谋杀。
尸体的处理艺术,也是推理小说中绚烂的一个部分,从“无头尸体”到“占星杀人”,我们见过太多太多的优秀方法了,东乡今天专门不说优秀的,专门说说俗的。
一、凭空多出来的尸体,无非是为了借尸还魂!
“此头非彼头”是我们常见的手法,这类作品就是要营造一个假象:即作者告诉我们“某人”已经死亡,如果是头没有找到(无头尸体)、或者是面部被毁坏,无法辨认(无面尸体),那么,“某人”一定没有死亡,一定会用别的机会借尸还魂。这种模式看的多了,东乡丝毫没有新鲜感觉。
如果这类型作品还打算生搬硬套几个“巧合”的话,那么就更为俗气,例如:我们已经知道一具无头、或者是无面尸体,从相貌本身已经无法判断尸体了,但是,尸体有些特征是别人没有的,比如说:奇形怪状的胎记!这就是非常俗气的一种手法,天下那里会有很么多巧合的胎记。
二、没有办法凭空多出来尸体,就知道在悬崖边上放一只鞋!
凡是某人失踪,或者是在悬崖旁边看到某人的一只鞋,东乡第一反映就是此人肯定没有死亡,只不过作者由于情节需要必须要让读者相信某人死亡,这样的安排现在看来也丝毫没有了意外性,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公式化,没有惊喜感了。
总之就是,推理小说的谋杀中一定要出现尸体,无论作者的尸体艺术运用的怎样登峰造极,这一具尸体还是要出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是推理小说必要的因素,而在现实生活中的谋杀,如果你能真的能将尸体消失,那么,恭喜你,你可能免于刑事诉讼。
故事部分:
东乡静静的躺着,手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多了一袋薯片,乐事原味是东乡的最爱,一边吃着,一边思考着,关于处理尸体,真的有些困难,自己没有外科常识、更没有杀过猪,依靠分尸来解决尸体,东乡不能胜任。要么像吃饭一样将尸体吃掉,这个也需要勇气……
对了,要不要防备W君的“死前留言”?东乡突然想起很多小说中的细节,要是W君在临死之前,一息尚存,血书“杀人者!东乡也”,这个就不好办了。东乡又吃了一口薯片,“不会的、不会的”,东乡仔细审视过W君为人之后,长出一口气,“就算是真的W君在临死前要写什么东西,恐怕也是要写‘某某尚欠人民币若干元’之类的……”
夜渐渐的深了,窗外四野寂静,“月黑风高夜”的境界,东乡还来不及进入这种境界,不过谋杀的念头就像夏天的小雨,来的快、去的也快,不敢说谋杀已经开始,或者说谋杀已经终结,对于东乡来说,杀人不难,真的不难!
东乡静静的躺着,背上有些疼了,躺的久了也会不舒服,要不把身子侧过来,东乡非常认真的考虑这个问题,侧过来也好,不过感觉很累,还是不要侧的好……
思绪游离在思想之外,新的谋杀形式仍旧在继续,应该使用“谋杀启示”这个方式,多带劲,多么有迷惑性,简直就是上海版本的“童谣杀人案件”!第一天,公司Z君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面放着一首儿歌“丢手巾、丢手巾,轻轻的丢到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之后,Z君被杀;第二天,W君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面放着一首儿歌“丢手巾、丢手巾,轻轻的丢到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之后,W君被杀;第三天,J君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面放着一首儿歌“丢手巾、丢手巾,轻轻的丢到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之后,J君被杀……
这样的话,哈哈,杀人真的不难!谋杀真的不难!
东乡静静的躺着,抬头一看时间“天!1点了”,现在要是还不睡觉的话,明天一定又要迟到了,赶快设定好闹钟,并且把闹钟时间提前10分钟。
第二天早上,东乡提前10分钟来到了公司电梯面前,回想夜里精彩的谋杀,会心的笑着,似乎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一同进入电梯的还有应该早到公司打扫卫生的清洁工S阿姨,S阿姨吃惊的望着东乡一个人痴痴的在电梯中傻笑,好心的问一句“没事吧?”
“没事!没事!其实杀人不难的,真的。”东乡笑着说!
写在后面的话
想来想去,推理小说中已经被用到泛滥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也许光是以上的东西还不能完全概括,不过东乡依旧整理总结一下,即:
第一、不要使用不合适的毒药
第二、不要使用独一无二的利器
第三、不要让凶手恰好是左撇子、有胎记
第四、不要动不动就有多余的尸体
第五、不要透明胶和钓鱼线构成的密室
第六、不要出现悬崖旁边一只鞋
第七、不要使用现场损坏的手表来误导案发时间
如果,你创作的推理小说包括以上元素中的任何一项,那么说明,你的这个作品属于优秀;如果,你创作的推理小说中包含了上述元素中的任何二项,那么说明,你的作品能让读者接受;如果,你创作的推理小说中包含了上述元素中的任何三项,那么说明,你的作品已经很庸俗了;如果,你创作的推理小说中包含了上述元素中的所有,那么说明,你根本没有创作推理小说的能力。
如果,你创作的推理小说没有包含以上任何元素!恭喜你,你创作了绝对优秀的推理小说,另外就是,你没有创作推理小说,你创作了一本别的类型的小说。
当然,东乡归纳的不是非常全面,希望朋友们能多提出意见,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