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妖言水浒03:东京往事篇(三)

博客主机

 

就在史进彻底绝望之际,他惊喜地发现有个单位的招工标准没有任何要求,只要身强力壮即可。

一般来说,要求不多的工作都会注明“须处女”,但史进把这张纸来回看了好多遍也没发现这句话。

他压抑着激动的心情去问,结果人家看了他两眼,说:你不行!

史进火了:你怎么知道我不行?我是练家子,十八般兵器,你说,咱们俩挑出来练!

那人依旧不慌不忙:功夫好的,我们见得多了——我们是事业单位,还有别的要求……

“什么要求?”

“太学文凭!你有吗?”那人盯着史进脖子里露出来的纹身,轻蔑地问道。

史进愣了半晌,然后狂笑起来。

末了他掏出一张纸往桌子上一拍:“太学内舍毕业,做个保安够了吧?”

32

如前所述,史进有着丰富的求职经验,但是被录取的经验基本为零。

因此他以为自己学历够了,符合招聘标准,就一定会被录取。

实际上这个职位是有人早就预定好了的,所以要求才这么低。

招聘的人看到这么个愣头青非要来凑热闹,感到很烦,于是决定在体检这个环节找借口把他刷下去。

结果史进把上衣一脱,这些人就笑不出来了。

“这是……九纹龙史进?五爷的人?!”

管招聘的头头赶紧上来跟史进唱喏:“青年才俊啊!当个普通保安太屈才了,来当个保安队长吧!”

史进找到的工作是在华山上的玉泉道观当保安。

每个月的工钱虽说不多,但是史太公表示很满意,平时被不怀好意的人问起儿子的下落,他也能比较硬气地回答:在朝廷上班呢。

这是因为道教在北宋有着特殊的地位,道观的行政级别相当于一个县衙。

关于玉泉道观的情况,还要从陈抟老祖开始说起。

陈抟这人年轻时经历不详,估计是在全国各地流窜,干点摆摊算命卖印度神油之类的事情。

由于算得比较准,或者药效比较强,他在江湖上有了点名气,开始自号“希夷先生”。

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这老头连夜跑到东京,自称是华山修道的半仙,前几天一听到真龙天子坐了龙椅,乐得从驴上摔下来。

除了这些瞎话,我估计他的上书还写了点别的,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愿在赵宋朝廷的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什么的,要不然赵匡胤够呛会理他。

赵匡胤那会儿正在为一个问题犯愁:我这江山是欺负孤儿寡母偷来的,合法性不足啊。

忽然见了这么一位半仙说他当皇帝是天命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喜出望外。

于是赵匡胤装模作样地跟陈抟下了一盘棋,中盘弃子认输,然后故作惊讶地说,朕身为天子都赢不了他,可见此人是真神仙。传旨,把华山封给陈真人!

从此道教被北宋奉为国教。

对于道士们来说,这当然是值得纪念的好事。

借助朝廷的慷慨拨款,陈抟早年在华山居住的出租屋被改建成道观,并且一再扩建,最终成了道教的精神圣地,御赐名玉泉。

道观后边还有陈抟老祖的各种遗迹,包括睡过的床,写过的卦文,炼丹的炉子……这些东西被封存在一座宏伟的宝塔里,上面是御笔亲书的“希夷先生塔”几个大字,旁边还有各国语言翻译,甚至包括英文——Pagoda of Xiyi。

以上这些遗迹今天早已不知去向,不过有人在“破四旧”运动之前见过。

据说当时这些碑文已经大部剥落,只剩下“P”和“X”还依稀可辨,因此砸掉也没什么可惜的。

关于陈抟老祖是不是真的会法术,史进不敢妄言。

但是他一度认为现任掌教碧虚子道长是会的。

华山附近的老百姓都说,这碧虚子道长是陈抟老祖的亲传弟子,法力无边。

每天24小时作法,证据就是华山之巅一年到头都笼罩在红色烟雾之中。

不过后来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史进得知,这不是掌教搞的。

希夷塔坐落的内院是全国最大的炼丹基地,里面密密麻麻摆放着无数一人多高的炼丹炉,上万道士每天神神秘秘地在这里上班炼药,把天空染红了没什么稀奇的。

正是由于有了这个基地,玉泉道观出品的金丹才能畅销东亚,碧虚子道长的头像才能贴遍全国的大街小巷——上面画着道长手持一颗金丹,面露诡异的微笑,旁白是“夷力神丹,谁用谁知道”。

了解了这些之后,史进有点失望,心想:掌教要是都不会法术,陈抟老祖怎么会把衣钵传给他呢?

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没想明白,不过只是查资料的时候很偶然地发现,碧虚子俗名陈度亨——对,他很偶然的也姓陈……

史进虽说读书不少,但是对三教知识却缺乏了解,因此他刚上班时觉得这个单位有点怪。

每天早上,道士们列队,踢着正步升起大宋的红色龙旗,唱《好大一盘棋》之类的红色大曲;

平时也不修身养性,全体分成三班,穿着工作服到希夷塔去炼丹。

史进的工作比较清闲,只需化装成道士,坐在门口禁止闲杂人等靠近。

只有碧虚子道长的豪华马车驶来时他要赶紧站起来,及时开门,开完门敬礼。

虽说挣的钱不多,但是活也轻松——下了班就可以正大光明地爱干吗干吗,史太公再也不批评他不务正业了——因此他一度对生活状况表示满意,觉得自己以前学的东西还是有点用处。

不过过了没几天他就不这么想了。

33

人称“五爷”的朱武老大,今天心情不好。

水浒上说,朱武的外号是“神机军师”,这属于以讹传讹。

这个外号是叫不得的——朱武的腿有残疾,出远门要坐轮椅。

手下们偷偷开玩笑:“哟,你看老大,很像诸葛亮嘛。”

于是就背地里委婉的称呼他“神机军师”。

当年在华阴,谁要是敢当面这么称呼朱武,必死无疑。

朱武郁闷的原因是几个堂口的老大来报账,这个月收入继续下降。

这也难怪,今年全国普降暴雨,江、淮、荆、浙、福建等路都受了灾。

虽说京报上说,各地百姓生活没有受到影响,但百姓本人可不这么想。

各地的城市三天两头被淹,有车的人都在忙着把车改装成船,没车的都在学游泳。

这样的形势下,普通生意很难赚钱。

不过这不是朱武亏损的主要原因——北宋末年,黑社会的主业早已超越了欺行霸市收保护费的范畴。

他们一般都是搞工程的。

每次大雨过后,朱武都会及时派人去洽谈该城市下水道改造工程招标的事,但是每次都铩羽而归——现在招标全他妈被衙内们垄断了,黑社会再也无法竞争。

时代不同了,以前黑社会头子、煤老板、钱庄大佬和衙内们轮流做庄称兄道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以前即使衙内们拿到了工程,也会把处理钉子户之类是事外包,黑社会还能分点油水。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点事衙内们打个招呼,当地的衙役、厢军就代劳了,外人连口汤都喝不到。

朱武简直要怀疑,迟早有一天,黑社会这个领域也会被衙内们搞垮。

朱武正翻看账本,忽然手下来报,说有个混混在街上放出消息,要见他。

“叫什么?”

“陈达。”

朱武想了好一会儿,也不记得自己认识这么个人。

不过他还是吩咐手下说:请过来。

34

史进上班大概一个月后的一天,史太公忽然花钱买了点酒菜,父子俩很正式地吃了顿饭。

席间太公感慨道,你终于算是有个着落了,没白养你。

这是史进几年来第一次听到父亲表扬自己,一时很激动,把一大盅酒一饮而尽。

不过接下来史太公的话他就不爱听了。

史太公说,自己不是个合格的父亲。

史进本来以为他要自我批评,结果猜错了。

史太公说,你爷爷当的那才叫爹。

年轻的时候,下地挣的那点钱要先交给他一半,剩下的才能养自己的小家;

轮到我自己老了,你好几年一分钱都交不上来,我还得补贴你——不过这都过去了,不提它。

你爷爷当年,每顿饭就他一个人能先动筷子,喝点小酒,别人都得等他吃完才能上桌;

现在轮到我当爹了,感觉跟个老妈子没什么两样,你考学我白天晚上伺候着,你在家待业还是洗衣做饭……

跟你爷爷比起来,我这哪是当爹啊,完全是个孙子。

史进满脸通红,低着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史太公又喝了一口酒,继续说道:

我年轻的时候一直想去大城市闯闯,可是那时候讲究父母在不远游;

现在倒好,村基本都空了,青壮全部出去打工,就剩下我们这些老不中用的,在家看孩子做饭——不过这么一说,我还不如那些个老哥们儿,你这倒霉孩子媳妇还没着落呢……

史进听得稀里糊涂,问道:爹,你到底想说啥?

史太公说,只要你给我弄个孙子,我可以继续当孙子。

个人认为,水浒传里对史进的描写,有过于简略之嫌。

比如说,史进作为独生子,出场时十八九岁,居然家里没有催他结婚,实属不正常。

要知道,按照宋代的人均寿命,史进的年龄起码相当于现在的25、6岁,已经到了被逼着相亲的时候了。

史进就这么被赶上了相亲的道路。

博客主机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