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妖言水浒03:东京往事篇(五)

博客主机

作者:暗黑山老妖  ||  来源:天涯

55

那天史进来到帖子里说的请愿地点(县衙门口),距约定的时间还有一个多时辰。

他特地这么早到场,是想先看看风头。

除此之外,史进事先还做了别的准备工作。

他写好了标语,揣在怀里,把衣服撑得鼓囊囊的。

到了现场,史进发现到处是他一样的人——换言之,低着头踱步,鬼鬼祟祟地左顾右盼。

衣服里面塞满了传单横幅,个个看起来像高龄产妇,还有的背后领口露出半截竹竿。

随着鬼头鬼脑的人越来越多,给群众们装孙子造成了很大困难——没地方供这么多人来回走动了。

而原地站着东张西望,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那种“天生呆傻昨日走失”的人。

于是大家开始面色尴尬的互相试探:

——您是……

——呵呵,您也是……

——您也看到……

——呵呵,您也看到……

——您是不是来……

——我不干什么,嘿嘿,嘿嘿……

本来大家还可以继续这样是谈下去,反正天色还早,不信天黑前不会有个傻子出来领头;

没有的话就拍拍屁股回家,说自己在这乘凉就是了。

偏偏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数千人默默地抬头看着天,心里都在想:难道就这么回家?要不明天再来?

最终史进忍不住了。

他毕竟年轻,头脑单纯,行事还是以武侠小说里的英雄为榜样的。

没事就问自己:要是程咬金、秦琼碰到这种情况,会怎么样?

另外年轻人耐心不足,容易急躁。

只要你年纪够轻,总会遇到这种情况:你觉得这个事情明明有简单的解决办法,但是大家却不这么干。

于是你得出结论:他们傻,胆小,老糊涂了、暮气沉重;

或者文化水平低,没见过世面,等等。

于是你决定,还是我来领头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就叫鲁莽。

史进那天的行为就是鲁莽的样板。

他一步跳到一辆大车上,气运丹田,大吼一声:

“希夷塔炼丹基地污染水源导致我父中毒!要求赔偿!”

史进这句话喊完,引起的回声差点把他的耳朵震聋。

原来是上万人不约而同地跟着喊了起来。

眼前一片白光,那是大家都把横幅亮出来了,高举过头,形成一片白色的海洋。

如果史进是个现代人,就会以为这整件事是个surpris eparty——人人都做好了一切准备,单单等着自己出现,好一起跳出来表演。

可见在大宋要找出头鸟很难,但是跟风的从来不缺。

史进出面之后,群众们被发动起来,转眼间人数就加了一倍:闹了半天还有更含蓄的人一直在茶馆、民房、小区墙根底下躲着呢。

有了带头的,大宋的百姓脾气就跟平时完全不同。

大家先是喊口号,诉说自家亲人的病痛,然后就开始控诉牛鼻子们利欲熏心,再后来就开始一起大骂起来。

上万人一起狂喊“X你妈”不可能不引起官府的注意,于是县衙出来个管事的要跟大家谈条件。

双方的谈判内容大体是这样的:

——你们冷静一点……

——冷静你妹!

——朝廷理解大家……

——理解你妹!

——大家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

——赔钱!道歉!关闭希夷塔!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请你们先撤离现场……

——撤离你妹!

56

朱武第一次听到史进的名字,是在这次请愿事件爆发的次日,也就是送走段景住的那天晚上。

陈达和杨春添油加醋地诉说了史进如何冒充五爷手下,在外边飞扬跋扈。

朱武听说这人只是个学生,就没当回事,随口说以后计较。

他此时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白天跟县衙的人喝酒的时候,陈真人和知县一再叮嘱,说这次请愿的事情要是这么闹下去,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一定要赶紧处理。

至于怎么处理,县里已经规定了底线。

刁民的要求是认错道歉,赔钱,关闭希夷塔,最好能够处理两个当事人。

官府的底线是不道歉,不追究责任,不关闭希夷塔,要是能不赔钱就更好了。

这注定双方很难和平收场。

考虑到现在东京倡导丰亨豫大,要和气治国,事情闹大会影响仕途。

因此官老爷们含泪让步,决定赔钱。

不过凡事要做两手准备。

假如发现刁民们胃口太大,不赔钱也可以把这事压下去。

这个问题官府经验丰富,不用朱武操心。

朱武说,那我还有什么可干的?

知县说,混进去,跟着一起请愿。

朱武恍然大悟,哦,你们要秋后算账啊。

秋后算账这个政治术语在大宋一般没人用,一用就要出人命。

这一点朱武最清楚。

同样,在朱武看来,官府这回准备的手段不新鲜:派几个流氓混进去冒充请愿人员砸东西,烧东西、殴打围观群众、挂反动标语什么的。

这样一来,衙门就可以借调厢军把他们驱散,事后抓几个领头的。

如果事情发展成这样,就不再属于群体事件的范畴。

县衙可以理直气壮地汇报,说破获一个犯罪团伙,属于大功一件。

另外礼部也会感激本县,它们会借此进行一次全国宣传,教育大家:请愿是一种跟“暴力”、“别有用心”、“被利用”分不开的非法活动。

众所周知,大宋子民虽说活得跟孙子一样,但是智商是很高的。

他们可以容忍自己没地位,没权利,但是绝不能容忍别人说自己傻,被利用。

同理,他们不恨别人不拿自己当人看,只恨别人拿自己当枪使。

这样宣传足以使请愿这个词在全国人民心中臭不可闻。

因此礼部的人尤其喜欢这种案例。

57

朱武当时满口答应,不过回来之后,心情很复杂。

由于自身经历的原因,他不想干这样的事,但是却又没有别的选择。

要知道,虽然自己在华阴县势力不小,但是别的帮派想取代自己,也不是很难:只要得到官府的扶植,也就是半个月的事。

一旦被取代,后果不堪设想。

官场的这些人看起来是读书人,其实心狠手辣,比黑社会还狠。

朱武不想自己像其他失败者一样,身中十几刀、被挑断脚筋扔到闹市里,最后还被鉴定为自杀。

于是他找来几个得力干将,布置一番,说这回的人太多,明天我亲自带人去一趟。

朱武这么谨慎是有原因的。

据统计,当时请愿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两万人,朱武的所有手下加起来也不过几百。

假如有个闪失,他这个团伙被群众生吃了也不是不可能。

第二天,朱武坐着轮椅来到现场。

看到人山人海的景象,左右都紧张得头上冒汗,只有朱武还谈笑自若:这点人就怕了?我当年见过更大规模的呢。

这时,朱武第一次见到了史进。

当时史进心里对请愿的走向不太踏实,于是决定发表演讲,号召大家一定要理性。

他登上临时搭建的高台,扯着嗓子大喊:大家认识我不?

底下的群众都说:认识,挑头的史大郎嘛。

史进当场就打了个哆嗦,连忙辩解,我不是挑头的,我只是第一个发言……

群众们说,英雄你别谦虚了,你就是挑头的。

史进听大家说自己是英雄,一时心潮澎湃,也就不解释了,直接进入主题:

既然你们记得我是挑头的,那我有句话,写出来当成共同纲领,咱们都要遵守。

史进从怀里掏出一叠一尺见方的白纸,每个上面写着大字。

几个志愿来帮忙的人上来,把它们一一贴在墙上。

北宋的时候,棉布还是很稀罕的材料,一般人都舍不得做成衣服,更别提往上写字了。

因此这条标语也只好像拼图一样贴出来。

那年头的文章都是从上往下读的,但是这样贴的话很占地方——墙不够高。

所以这些人就自作主张的横着贴,结果贴反了。

更可怕的是那年头没有标点符号,断句全看自己心情。

史进写的标语明明是“不反朝廷不反官”。

下面无数人却读成了:“官反不?朝廷反不?”

“反!”有些人开始自己作答。

史进回头一看,吓得脸都白了。

他一边比划着一边用最大的音量通知助手:

“反了!反了!”

结果,回应他的是一片山呼海啸:

“反了!反了!”

58

你要是以为接下来的情节是史进领导华阴人民打响了反抗赵宋王朝的第一枪,那你要么不了解大宋这片土地,要么不了解大宋人民。

实际上大家喊完口号,不过朝县衙扔了几块石头,谁也没有进一步动作。

如果不是后来的一些偶然事件,估计晚上大家也就回家了。

你要是拦住一个人问他为什么,他八成会回答:闹累了。

——你们不是反了吗?

——其他人说反了,我可没说。

——你明明说了。

——你有证据吗?别逗了,录音机还没发明呢。

总之让你拿他没办法。

不过这事坏就坏在县衙的事先安排上。

朱武是个心思缜密的人。

他觉得,要是手下气势汹汹而来,来了就放火打人,未免太过显眼。

于是他早就把自己人分散安排到人群里,让他们见机行事——听到有人喊反动口号,就开始放火——这个口号本来是要由朱武亲自来喊的。

不料史进这一嗓子下来,朱武的手下都以为时机已到,纷纷行动了起来。

这些流氓训练有素,上来就扔燃烧瓶,砸店铺,狂喊“我们反了”。

局面顿时失控了。

朱武此时强作镇定地吩咐左右,赶紧推着我撤进县衙,这里太危险。

结果那天他运气实在太坏,半道被人认了出来。

认出他的不是别人,正是民间教育家李吉。

李老爷子中午听说有大批人在县衙门口聚集,站着看天,就以为这是个新开的罗斋场,顿时精神振奋,心想几千个找不着工作的倒霉蛋凑一块,盛况难得,赶紧带着几个留校的骨干来发招生广告。

不料到了现场,却被莫名其妙的卷入了一场动乱。

他看见了史进的振臂一呼,看见了有人在打砸放火。

他挤也挤不出去,干脆听天由命,找了个角落躲了起来。

李吉正在担心待会儿官兵一到玉石俱焚,忽然看见了一个坐着轮椅的人被几个凶神恶煞的壮汉推着,在人群中缓缓前行。

早在听说史进的背景之后,李吉就开始多方打听,想求见朱武,好交点保护费落个心里踏实。

虽然没见着,但是对朱武的外貌特征了解得一清二楚。

于是他立刻就断定,这场事端是朱武策划的。

此时李吉的心态非常复杂。

一方面他知道造反这事非同小可,只要你在场,没有制止,就是从犯,事后追究起来跟主谋待遇差不多,不过是他凌迟你砍头,反正活不了。

另一方面,他觉得内心深处跟这位黑道传奇人物产生了共鸣:

你妈的大宋朝廷,老子办学容易吗,你还要这证那证;更可气的是你们这些孙子每次收了红包回头还照样封我学校。

别人都觉得我有钱,其实谁了解我的苦处?

我再有钱,只要没有官身,地位不过一条狗一样。

罢罢罢,赌一把,跟了五爷!

于是他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朱武面前跪下,大喊道:五爷您也来啦!华阴百姓全听您的号令!

博客主机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