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妖言水浒04:武松篇(一)

博客主机

作者:暗黑山老妖  ||  来源:天涯

1

“以前,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继续活下去。哪怕活得像畜牲一样。”

这句话在空气中引起的振动还没结束,夜风就从开着的窗口进来,把烛火吹成了一缕青烟。

好在柔和的月光也跟着投进屋内,把一切照得若隐若现。

一个男子抬头看着银盘一般的满月,自言自语道,原来已经是十五了。

他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然后又慢悠悠坐下。

他发现自己并不讨厌黑暗,反而觉得这样有助于放松。

因此,他不打算把蜡烛再次点燃。

“我不点灯了,你不反对吧?”

“没事,我也喜欢黑。”对面一个声音响起。

“方便你作案是吧?”

“没错,我这人胆子小。”

黄历上说,今晚不宜出行。

他觉得黄历说得很有道理。

然而就好象孟州明明不适合人类生存,却偏偏生存着很多人一样,他上床之前就有预感,今晚必定有案子。

果然,刚刚合眼,就听到了敲门声。

打开门,却只看到一片黑暗。

报信的人好像消失在空中,只在地上留下了一张纸片。

上面说,有个犯人你肯定想见一见。

“你胆子小?我看不像。”

他似笑非笑地看着对面的人。

这个人他无比了解,但是今天,却是两人头一次见面。

“你这种出身的贼我见得多了,没一个像你杀人这么多的。”

对面的男子嘿嘿笑了起来。

那是一种不加掩饰的笑。

时而低沉如牛,时而尖利如狼,在黑暗里让人骨头发冷。

“杀人多不代表胆子大。其实,我杀人越多,心里越害怕。你说历代皇帝杀人哪个不比我多?他们比我怕死多了。”

他沉默了一阵,然后清了清嗓子:“你也该明白,这么多条人命,铁定是死罪。你没有可能活过秋天。你也是条好汉,憋着不说,不符合你的身份。怎么着,给兄弟我省点事,都交代了吧?”

对面的男子神色复杂地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忽然一脸轻松:“行。你追着我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咱们也算老相识。我都交代。”

“是条汉子!从哪开始说?”

“那得从宋江开始……”

“等等,咱们重头开始,”他站起身来,唱了一个喏,“我姓李,名六合,你可以叫我李捕头。”

“我姓武,排行第二。你可以叫我武松。”

2

北宋政和年间,有个叫宋江的人来到沧州投奔柴进。

这件事的起因是他杀了一个阎婆惜的女人,需要一个地方藏身。

水浒上把这件事说得轻描淡写,好像是宋江随手选了一个疗养地。

其实,这是个痛苦的决定。

江湖慈善榜排名第二的及时雨,去投奔排名第一的小旋风,无疑宣告了前者的彻底破产。

我可以举出若干例子,来证明此事的严重性:

比如希特勒给斯大林当二把手,比如比尔盖茨把公司卖给乔布斯,比如某政治正确的大国给政治更加正确的小国降半旗。

但最终这件事还是发生了。可以说宋江的确走投无路了。

宋江如此紧张,自然跟阎婆惜的背景有关(详见宋江杀惜)。

他觉得,这个女人一死,恐怕整个郓城官场都要把自己置之死地而后快。

因此他离家时相当慌张,甚至根本没有个目的地,像没头苍蝇一样乱转。

直到某天上厕所时,他才冷静下来,拿出账本(详见宋江杀惜)翻阅,想找个能量够大的人投奔,假如找不到,就撕了当手纸。

这时他偶然发现了一行奇怪的留言:

“郓城是个女子地方。”

落款是“此木井之”。(落款是竖排的)

“我那里啥时候接待过日本人啊?”

宋江迷惑不解。

有关宋江逃亡的事,还可以补充两句。

其实他完全没必要跑这么急。

首先,官府并没有及时发出通缉令,相反,郓城县衙还有好多天神秘兮兮的,不准任何人提宋江的名字。

这是因为同事看他好几天没来上班,都以为他“逃到辽国去了”。

这里需要交代一下时代背景。

12世纪是个比较另类的时代,表现在于,当时自称天朝上国的国家有两个,大宋和辽国。

这两个国家表面上剑拔弩张,但实际上关系没那么差。

大宋的官员最喜欢把老婆孩子往辽国送,出了事,首选逃亡目的地也是辽国。

因此当时辽国做官的都是辽国人,而大宋做官的都是辽国人的爹。

从这一点来看,大宋无疑更有自称上国的资格。

事情搞清楚之后,郓城官场有喜有忧。

定力不够,跟风跑到辽国的,听说后后悔不迭。

胆子比较大,或者反应比较慢的都沾沾自喜:幸亏没跑,还能再捞几年。

其中最高兴的当属知县时文彬。

他以手加额,一边庆幸终于摆脱了阎婆惜这个扫把星,一边怀着狂喜把前任留下的和自己刚造出所有烂帐都加到宋江头上。

宋江很久以后才知道,自己是以“巨贪”的身份被通缉的。

总之,宋江在厕所里苦思良久,终于回忆起一件事。

某年某月某日,有位政要来郓城县视察。

由于内急,就在县驿站(招待所)洗手间解手。

宋江当时也在里边蹲着,发现来人仪表不凡,于是亲自服侍他洗手更衣,还拿出留言簿让他签名。

事后知县告诉他,那人是柴进柴大官人。

关于宋江与柴进的相识过程,还有其他几种说法。

有人说,柴进那次去郓城是开会去了,但是走进招待所却不是故意的——他散会后找不到自己专车,左转右转,结果转进了招待所,就遇到了宋江。

也有人说,柴进也不至于那么糊涂。

他下榻招待所是郓城方面的安排。

总之,柴大官人在宋江那里吃得好玩得好,临走还要走了一个女服务员,因此两人私交不薄。

但是据武松透露,宋江对柴进的友情只字不提,只是提到了当年奉知县之命陪他游泰山的一些旧事。

“我日他娘的这孙子在中天门就爬不动了,我把他背到玉皇顶的!娘的他多少斤啊!”

宋江说,从那以后,每逢阴天下雨,他的后腰就会提醒他,曾有一个叫柴进的人欠了他的情。

3

把柴进家说成是个庄园很不贴切。

因为那里从外貌上来看,完全是个监狱。

整个村庄都由一圈围墙圈起来,找不到正门根本进不去。

站在大门前,宋江拼命整理衣装,想给柴进留下个好印象,结果白费了。

从大铁门里出来个老头,打量了宋江几眼,问道:出事了?

宋江点点头。

跟我来,登记。

对于柴进的庄园,宋江做过很多设想。

一开始他认为那应该是一个高层建筑群,每栋楼都在五层以上,楼身贴着琉璃瓦,把太阳光反射到很远的地方。

住在里面的人站在阳台上,可以看到远处的风景,并且向旁边村子里提水的姑娘吹口哨。

后来他又觉得那里也可能是几千间大瓦房。

这些房子整齐的排成方阵,墙上刷着各种颜色,每一百间各不相同。

所有的房门都冲着南方,每天中午,住在里面的英雄好汉们都夹着折椅和太阳伞出来进行日光浴。

然而此时宋江发现,以前的猜想都不靠谱。

柴家大院的房子像是些仓库,形状七歪八扭,外观破破烂烂。

每个门口都蹲着一些人,在一边搓泥一边晒太阳。

大院中间,很多人像僵尸一样在游荡。

有的在遛鸟,有的背着手往天上看,还有些人坐在石墩子上,绘声绘色地讲些什么。

老头抬头看看太阳,自言自语地说,时候差不多了。

然后走到一排巨大无比的木桶前,抄起一跟木棒敲了敲桶身。

这些人就像突然复活了一样,跳起来朝院子东南的一个小门跑过去。

“这帮吃货,就开饭的时候动弹……”

没事就替别人抱不平是宋江结交朋友的法宝之一。

因此他想讨好一下这个老头:“老丈,别的下人呢?”

宋江的潜台词是,这种活不是您老人家应该干的,屈才了。

没想到这话惹来了麻烦。

“下人?谁是下人?我是柴进他叔,我叫柴皇城!”

有关柴皇城的情况,武松知道得更详细一点。

在他眼里,这老头还是挺和善的。

柴进本人极少在庄客中间露面,公关活动都是柴老头负责的。

他经常在大院里转悠,跟大家打招呼:吃得好不好?满不满意?有啥事要帮忙的没有?

这时候有些人就开口抱怨,要这要那。

不管他们是要长途车票还是要女人,柴皇城都会在第二天让他如愿以偿,然后留下一句:有事您说话。

飘然而去。

因此,武松觉得,柴老头就像圣诞老人一样,什么都搞得到。

宋江诚惶诚恐地向柴皇城赔不是,同时不停地用余光打量着这位柴家元老。

柴皇城看上去年纪六十有余,身上的衣服都是粗麻缝制,鞋袜上打着补丁。

他还发现这客厅也十分简陋,不禁心服口服——柴家人身为皇亲国戚,生活简朴,礼贤下士,难怪大家交口称赞了。

这时,门忽然砰的一声被撞开。

“难道是官差居然闯进来抓人?”宋江惊出一声冷汗。

好在这是虚惊一场。

宋江回头一看,就看到了柴进。

4

水浒传上说,柴进见到宋江,一上来就拜在地上。

这其实是后来山寨史料的胡说八道。

宋江作为一个普通的逃犯,见到少将柴进当然要跪下磕头。

柴进只是点点头,就算还礼。

水浒传上说,柴进是帝王贵胄,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气质不凡。

这个“气”不好说,但是“质”的确实不凡——柴进体重目测起码三百多斤。

关于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况,宋江本人的叙述还有些跟史料不符的细节。

比如他曾跟武松说,跟体型相比,柴进那天的衣着给他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柴进身穿军大衣,头戴皮帽,背着一卷铺盖,手里还拎着马扎子。

他没看见宋江,一进门就大声吆喝着:

“哎呀妈呀这长途总站夜里那个冷啊,我去了一看起码三百多人在排队。

我打个地铺睡了一晚上,排到窗口他跟我说卖没了!

我当时就火了,说你不卖给我票,我带一个军灭了你!最后终于……”

柴皇城拼命咳嗽了两声,柴进才发现有个生人在屋里。

他登时脸色大变,刷的一声抽出一把短刀,恶狠狠地瞪着宋江,咬牙切齿地说道:“你知道的太多了……”

关于柴进的情况,还有值得说明的必要。

此人其实是个有抱负的青年。

在他的内心深处有个奇妙的愿望:那就是有朝一日,各地人民蜂拥而起,推翻赵宋王朝,拥戴自己当皇帝。

这个念头是叔父柴皇城早年灌输给他的:“天下,中国的天下,是柴家老祖宗打下来的。你柴进是世宗陛下的唯一嫡孙,好好积蓄力量,将来把天下再抢回来。”

这个愿望其实历代柴家男儿都有,因此他们世世代代招贤纳士。

招到柴进这一代,家族经济终于崩溃了。

例证就是柴进连下人都雇不起,由叔父兼任。

此时他们唯一还能吸引人来投奔的就是柴进有求必应的名声。

从买鞋到买车票,你说一声,柴进叔侄就会帮你办。

昨天有个民工要返乡,柴进嘴里说着容易,我给长途总站打个招呼,然后背起马扎子排队去了。

博客主机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