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水浒04:武松篇(二)
21
武松喝完这十八碗酒之后,不出意外地干了一件蠢事,同时也是改变他命运的事。
店家告诉他山上有老虎,他不信。
按理说一般人听到这话,起码要问一句:你听谁说的?
但是武松当时喝醉了,脾气坏了好几倍,听到消息不符合自己的心愿,喜欢直接说对方造谣。
当然,武松也可能没说这么多废话。
他喝完十八碗酒,已经醉得腿都软了,觉得自己的脑袋一会儿在桌子上,一会儿又飞到了屋顶。
拼了老命扶墙走出酒店,被冷风一吹,又开始满脑子觉得自己应该姓李。
这时候不管别人跟他说什么话,他完全听不懂。
别说山上有老虎,你就是说店里有白虎他都不会留下。
以上的情节合情合理,写完本来觉得很满意。
可是又一想,发现自其中还是有破绽。
北宋末年,物价飞涨,酒的价格可不便宜。
贡酒被炒成了天价,供不应求,连村酒的价钱也跟着水涨船高——一些有良心的假酒贩子不想喝死人,就买便宜酒灌进贡酒瓶子里卖。
这样以一来,武松能不能买得起十八碗酒就要打个问号。
因此,武松打虎的故事其实还可以有这样一个开头。
某年某月某日,景阳岗酒家门口蹲着一个愁眉苦脸的青年,他就是武松。
他在春运中丢了行李,也丢了钱包,自己也被列车丢了下来。
回家的事先另说,如果不想被饿死,唯一的选择是找个建筑工地,打两天短工。
先前听宋江说外边世道变了,在闹民工荒,武松本来以为这不该是件难事,说不定还能攒两个小钱买点年货。
可是真找起来才发现,世道还真是变了,到处是商号破产,工程烂尾,开职业介绍所的(牙人)都关门找工作去了,什么活都找不到。
22
有关大宋的经济,还有值得补充说明的地方。
大宋是个制造业大国,财政收入据说七成来自工商手工业。
其中相当一部分商人和手工业者从事对外贸易。
据学者研究,大宋的对外贸易有这么个特点,那就是出口以手工业制品为主,进口以高档奢侈品为主。*
契丹人,日本人,阿拉伯人,非洲黑人都对大宋物美价廉的锅碗瓢盆、服装鞋帽、雨伞箱包赞不绝口,就好象大宋的领导对进口的豪华马车、精美折扇、象牙、犀角、珊瑚、玛瑙赞不绝口一样。
(详见《宋代明州海外贸易发展对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作者 朱爱武,宁波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
跟大宋领导不同,那些外国人很抠门,价格稍微高一点,他就不买你的了。
他们抱着嫖客一般的恶劣态度:这点玩意谁不会,爷找你就是图个便宜。
好在大宋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什么东西都很便宜。
别人卖一块,我两毛就卖,不由得你不动心。
而拥有这个优势的关键又在于,大宋人比什么东西都更便宜。
别人给一个月一千文,我最多给你五百,爱干不干,反正进城农民有的是,不由得你不就范。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经济模式属于典型的不可持续发展。
因为自然资源不是人,不可能永远再生。
同时人不也不是自然资源,忍耐能力是有限的。
果然,到了北宋末年,老一代农民还无所谓,城里出生的农二代都受不了了,宁肯进黑社会也不进工场。
于是就有了民工荒。
于是工场不得不提高工资。
于是大宋的对外贸易就完蛋了。
这样来看,大宋的经济困境属于情理之中,没什么奇怪的。
因为假如劳动力便宜就是王道,那么显然奴隶社会才是最优越的社会制度。
可惜大宋朝廷还真是这么看的。
有关人士早就扼腕叹息,还是奴隶社会好啊。
他们觉得国内的工人工资太高,最好一分钱不发,全扣起来当社会保险;
觉得工人业余生活太散漫,最好全圈起来住集体宿舍,干完活不让出厂区;
觉得工人要求太多,最好把厂房修在监狱旁边,谁闹涨工资就把谁扔到隔壁去。
他们最遗憾的还是以下这点:工人干嘛要有人身自由?最好全带上手铐脚镣,不想干了也别想跑……
那样的话,怎么会有民工荒?
23
武松没心思替大宋经济操心。
他当时正呆坐在一个罗斋的旧址——景阳岗的一家小酒店墙外,绝望地愣神。
奇迹没有发生:招工的依然一个没有,找公厕的倒是有不少人来找他交费。
他不禁纳闷:难道宋大哥说错了?
这时,忽然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兄弟,找活干啊?”
武松一下子蹦了起来:“对!俺、俺什么活都能干,价钱好商量……”
说话的人一身酒保打扮,四十多岁的模样,六十多岁的神情。
胡子拉碴,抬头纹长得满脸都是。
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示意武松坐下,掏出个酒壶,问道:“大兄弟会喝酒吗?”
武松接过来刚要喝,忽然想起以前几次受骗的经历,不由得警觉起来:“这酒……不要钱吧?”
“不但不要钱,还要给你钱呢……”
武松激动得都结巴了:“大……大哥,你、你真是……你快说,一口给多少?”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这家酒店的老板,兼店小二……呵呵,我这岁数,该叫老二了……”
老二说,他本来是附近某酒坊的中人(业务员),今年的倒闭大潮中,顺利失业。
现在跟几个老职工凑钱开了个小酒店为生。
“大哥,酒家的活俺不懂,但是刷锅洗碗还是没问题的……”
老二摆摆手,然后压低声音跟武松解释了一下:
地脚不好,客流稀少,生意快维持不下去了,因此他们决定在科研攻关上下功夫:
“我们老哥几个在家私酿了点酒,明天有赛会,准备搞个促销活动。”
武松吓得一哆嗦:“大哥,你说的俺可都没听见啊……”
大宋时,酒是国家专卖商品,私酿属于重罪,三斗以上一律死刑。
就连武松这种孤陋寡闻的人都在京闻评话里听过,某小贩无扑(类似营业执照)酿酒,逃税两千贯获利二十贯,被依法斩首。
老二不屑的看着武松:“要砍头也是砍我的,你怕什么?再说死法多了,除了砍头,还有饿死呢。”
武松犹豫了半天,点了点头。
“总之,我们是万事具备,只缺一个人上台配合一下。到时候我一问谁愿上来品酒,你就上;喝一碗给十文钱。你看怎么样?”
老二几天来在这附近物色了很久,但是始终没有中意人选。
这些人主要的毛病在于看起来不够傻。
“喝一碗十文?中!不好意啊,大哥,喝了你的还让你破费……要不喝完了我把碗给你刷出来……”
“其他的你不用管,你就记住:如果我问你这酒怎么样,你就说‘好酒’。记住了吗?”
“好酒……好酒……”武松念叨了两遍,“记住了。”
24
第二天武松如约而至。
整个小镇熙熙攘攘,不知是什么赛会,周围几个州县的百姓似乎都挤在这里。
找到约定地点,武松发现这些人果然准备得很充分。
一座高台拔地而起,四周十几条长杆挑起巨型布牌(条幅),上面写着各种促销口号。
——谁喝谁知道!
——洗洗更健康!
台下人山人海,台上也热闹非凡。
老二打扮得奇形怪状,描眉画眼,像个易装癖一样精神抖擞,站在台中央举着大喇叭吆喝: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各位父老乡亲老少爷们大哥大嫂,我今天代表我们酒坊给大家送礼来了!您要问送什么,那就是我们酒坊的王牌产品——景阳岗老窖和景阳春特酿!正所谓‘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景阳春!’我们的产品远销海内外,多次荣获雄州霸州世博会金奖……”
宋代的商业发达,促销活动的规模和形式跟今天很像。*
因此你光说是不行的,还要表演。
此次活动的演员阵容非常强大,看样子整个酒场职工家属院都来了。
于是话音未落,台左边一支业余乐队已经开始吹吹打打,从门牙漏气的声音推断,主要由职工们的爹组成;
台右边,几个做工简陋的台阁(这种东西今天某些庙会还能看到)开始转动,上面坐着一群小崽子,表演八仙过海,看样子是职工的孩子。
然后几个浓妆艳抹的老年妇女登台,往那一站就开始扯着嗓子聊天:
——你们老年人,怎么身体这么好啊?
——我们啊,天天都喝,景阳岗老窖!
婆婆刚退场,媳妇们又走上来,满脸焦虑:“干干干干……干不成怎么办?”
“景阳岗老窖,他好我也好!”
“你爸性病又犯了,赶紧找瓶景阳岗!”
……
这些广告之低俗,连武松都觉得浑身发凉。
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台阁上的那群小崽子还在不停的伴唱:
“景阳岗,羊——羊——羊——!景阳岗,猪——猪——猪——……”
随着台下的倒彩越来越响,老二很紧张,赶紧向某个女演员低声说了一句:
媳妇,不行,脱了吧!
然后该促销会就成了女子相扑专场。
宋代的所谓女子相扑,其实就是变相脱衣舞。
只见两个女子在台上你抓我一把,我扯你一下,不多时人身上就只剩了内衣。
这下台下顿时变成人山人海,观众们无比满意,纷纷吹着口哨,看得入神。
* 关于宋代促销活动的形式,吴自牧所著《梦粱录》有详细描写,篇幅较长,这里不再引述。请参考《梦粱录》卷二“诸库迎煮”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