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妖言水浒04:武松篇(三)

博客主机

作者:暗黑山老妖  ||  来源:天涯

29

升级版的解释合情合理,不过也有些人可能会不信:人这种软弱的动物尚能殊死一搏,老虎就不会吗?你怎么知道武松不会被老虎甩下来?

这种疑问当然难不倒我,稍微分析一下后文,就能自圆其说。

武松离奇地打死老虎之后,碰到了一件更离奇的事。

他怕还有虎,就赶紧往山下走去。

走了不到半里,忽然看见前边草丛里有几只老虎在打牌。

武松当场就绝望了:妈的都进化成这样了!这回死定了!

结果那几只老虎看见他反而吓得鬼叫一声,人立起来说道:你哪个单位的?

按照这种说法,阳谷县的老虎根本就是县太爷自己养的。

他老人家不但不想打虎,还想把老虎一直留在山上。

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给申请特困县增加一个砝码;

第二,以这个借口向老百姓征收治虎费。

第三,他老人家在官道上设立了收费站之后,发现收入不如预期。

一调查,原来刁民们宁肯绕道十几里走景阳岗也不走官道。

于是,他就花重金从动物园买来这么一只老虎……

其实从原著中,我们也可以找到此种理论的佐证。

不信你看后文解珍解宝是怎么打虎的:又是药箭,又是下窝弓,最重要的是,他们俩一直埋伏在山上,而不是山脚。

相比之下,阳谷县的猎户们态度相当可疑:一个个披着虎皮,打着火把在山脚下打牌。

刚才明明老虎“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岗也动”,这些孙子身在区区二百多米之外,却愣说没听见。

总之,这些人拿着县里的劳务费,就坚决执行县里的指示,围住景阳岗,不让老虎跑到城里就行。

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景阳岗本身是个小山包,上面走兽很少。

得知有虎之后,刁民们也的确不敢走景阳岗了,县里财源滚滚。

但是老虎也从此断了食物来源。

丫被困在山上几个月,没多久就被迫吃蚯蚓挖野菜,早饿得低血糖了,走路都打晃。

于是被武松轻易打死。

还有人由此提出一个更加别有用心的推测:其实,山上根本没有老虎。

武松打了几十拳之后,那畜生忽然脱下虎皮朝武松怒吼道:尼玛别打了!我是林业局的……

不过鉴于此种说法有损武松形象,不取也罢。

30

据施耐庵记载,武松打死老虎之后,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

阳谷知县亲自陪他吃饭,还拍着他的肩,称赞他是奇男子。

自打出生,还没有人对他这么尊敬,更别提是高高在上、天神一般的官老爷了。

武松激动得热泪盈眶,受宠若惊。

知县起身他立正,知县敬酒他鞠躬,弄得一桌子人饭都没吃好。

酒过三巡,知县问武松:壮士愿不愿留在本县做个都头啊?

武松目瞪口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早先被猎户们推推搡搡地带到县衙时,他心里唯一的念头只有“衙门可千万别让俺赔只老虎啊”。

谁知不到半个时辰,事情居然有这么大的转折:还有机会当官?!

他完全被震傻了。

“没意见的话,这事就这么定了!”

知县当场叫人写了告身,盖上官印,连同一个小木牌一起交给武松。

“武都头收好”,知县的师爷看武松依然张着大嘴没反应,就以为他不懂,于是凑上来低声解释。

他说,告身要放在家里保存,木牌可以随身携带。

在外边只要一亮,就等于知县大人亲临。

见官可以不跪,撞车可以不赔,下馆子可以赖账,进夜总会不用排队。

这种待遇叫做“大人代表”……

“大人啊,”武松忽然哭了出来,当场跪下磕头:“武二今天起就是你的一条狗!”

当然了,如果你问问阳谷知县本人,就会知道其实这件事根本不是这么欢乐祥和。

那天凌晨,有人把他从睡梦中叫醒,告知一个噩耗:

——大人,二爷(指老虎)死了!

——啊?!老了?

——不是,被人打死了!

县太爷见到老虎的尸体,忍不住潸然泪下:兄弟啊,你先后给本县带来十几万贯的收入,本想给你养老送终,没想到啊……

哭完了,知县咬牙切齿:哪个傻X把咱们的衣食父母给打死的?

猎户的头说,一个外地民工。

弄死他!

知县如此激动,跟老虎的遗体状况也有关系。

武松遇到那群猎户的时候,其实形象非常不堪,满身是血,身后一个麻袋,装着各种老虎零件,整个一偷猎分子。

这是因为他没有了性命之忧,立刻恢复了精打细算的本色,操起各式工具,开始分尸,想弄点虎皮虎骨什么的下山去卖,赚点小钱。

因此,知县看到的老虎好象是一滩从罐头里倒出来的东西。

假如不是师爷劝阻,武松恐怕会死得比它还惨。

31

“虎死不能复生,东翁节哀。再说,咱们县的经济模式,确实需要转型了。”

师爷指出,以前“以虎养县”的方针,属于典型的不可持续性发展。

一只老虎,顶多活个一二十年。

你再小心照料它也有死的那一天。

相比之下,武松这二愣子身体强壮,看样子再活个三四十年不成问题。

只要把他捧成打虎英雄,咱们县就全国闻名,到时候名人访谈、领导题词、招商引资、旅游收入……大人,您起码这辈子是不愁财源了!

知县如梦方醒,连声说,有道理,有道理!走,这就给他开表彰大会……

“且慢,还不够。”

师爷指出,咱们不妨再往远处想。

什么比人活得更长呢?

那就是传说。

只要把武松打虎弄成妇孺皆知的传奇,英雄效应就能持续上百年,甚至上千年……

“因此,好好利用武松打虎,塑造阳谷县新形象,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本万利的大事!”

“不过,”师爷捻着胡须沉吟道,“此人籍贯在临路清河,到时候真把他捧红了,难保清河县不跟咱们争这个英雄……”

“此事确实可虑……清河是个大县,咱们恐怕……罢,以后要是真给要走了,就在县里立个武松打虎的雕像……”

师爷摇摇头——什么雕像也比不过一个活人有号召力。

甚至比不上死人。

你看岳飞墓那么大的雕塑,门口还有四个群众演员,票房比干尸展览差远了。

“有了!不就是个人事关系吗,大人不妨给他个公职……”

“对对,就当个——步兵都头!再加‘大人代表’待遇!不过一个月几贯的俸禄,划算,划算,哈哈哈!”

知县笑了几声,忽然又愁容满面:那这“治虎费”、“防虎费”、“剿虎费”以后可就不能收了……还有收费站,以后要是刁民们再绕道走景阳岗怎么办?

“这好办,”师爷笑得异常淫荡,“谁能证明冈上只有一只虎呢?”

“好!有你的!无本万利啊!”知县拍案叫绝,兴奋得满面发光,“摆酒!本县亲自陪那个傻X吃饭!”

“不过东翁,这个,咱们一点血也不出,恐怕是不可能的……”

“怎讲?”

之前为了显示县里打虎的诚意,公文里给打虎英雄开出了一千贯的赏金。

师爷知道知县是个守财奴,怕他舍不得出钱。

没想到经过刚才的启发,县太爷已经能够举一反三了:“不妨,这钱让西门庆那傻X出就行了嘛!”

32

知县把武松包装成打虎英雄之后,没多久就后悔了。

按照计划,县衙组织了第一场打虎经验报告会,结果效果很不理想。

武松坐在主席台上,看到台下人山人海,吓得脸色苍白,后背冷汗涔涔,恨不得赶紧胡说两句拉倒。

但是偏偏老是轮不到他说话。

小小一个县衙,居然有十几人按照官职大小轮流发言。

好不容易等他们说完,武松鼓足勇气想站起来,却又被人按下去:再等等,赞助商讲完了才到你。

武松探头望去,主席台的另一头站起个白色的身影。

此人发言的声音不大,很难听清。

更何况台下的观众一直在吵吵。

据武松回忆,群众们讨论的主要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西门庆到底衬多少钱啊,这回又是他赞助?

——人家是大善人,不在乎这点钱。

——看看,不管到哪,这孙子至少带着四个小秘;

——家里得养着多少啊。

——有钱就是好啊。

西门庆讲完话后,带着四个美女匆匆离去。

轮到武松讲话时,他已经紧张得两腿发抖,几乎张不开嘴。

虽然师爷事先准备了稿子,但是武松念得磕磕巴巴,还经常停下来问:这个字念啥?

引得全场大笑。

跟后来几场比起来,这还算好的。

知县坐在旁边尴尬之余,非常不解:做个报告有什么难的?

这玩意儿不就跟sy差不多吗,从头到尾就是遐想。

见到老虎,你就说想到了多难兴邦;

决定打虎,你就说想到什么开国英烈;

最终打死老虎,你就说两句在XX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重大胜利……

不就完了吗?笨成这样!

更令人感到气愤的是,事后你问他怎么讲得这么差,他说太紧张;

你问他怎么能不紧张,他说喝酒。

你真给他酒,他脑子就瘫痪了。

关键性台词——“我亲眼看见冈上还有一只虎”——嘱咐一千遍愣是能忘了……

最终知县得出结论,武松这人,不堪大用。

当然了,失望归失望,知县也不能立马把武松扔掉。

因为任命已经报上去了,不能随意取消。

于是武松就成了阳谷县有史以来最清闲的公务员。

都头这个职位往大里说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长,往小里说也能算个城管大队长,应该是个事务繁忙的要职。

不信你看郓城县的都头雷横,又要受贿又要抓贼,还要给通缉犯晁盖通风报信。

但是你从水浒传里绝对看不出武松有哪天在忙。

他要么是“吃了三四日酒”,要么是“去衙门画卯”,简直不像是雷横的同行。

博客主机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