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水浒05:清风寨篇(二)
18
“现在的窑子也不讲信誉,有扫黄也不提前说一声……”
回到军营,花荣摆酒给宋江压惊,感叹世风日下。
宋江一直没想出怎样才能跳过自己巴结刘高的情节把真相告诉他,因此也没怎么吭声。
花荣还以为他在生气,于是想了个主意:想不想见见今天抓的那个家伙?
由于被捕后随身的衣物都不知去向,石勇此时还是光着膀子;
再加上刚才被看守的士兵收拾了一顿,因此他站在花荣面前时瑟瑟发抖。
花荣命人给他松绑,看座。
松绑后石勇变得很硬气:“我们这是爱国行动,你们凭什么抓人?!”
花荣被这话说得有些惭愧:“我也是不得已,别见怪。”
“来,英雄,坐下一起喝一杯。”
“我不坐!我不跟汉奸坐一桌!!”石勇的嗓门又升了一级。
旁边上来一个士兵,冲他就是一脚:”X你妈的的想死是吧?!”
石勇安静地坐到了桌旁。
喝了几杯之后,桌上的气氛开始融洽起来。
石勇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开始大讲自己在各地发动游行、组织集会以及痛打外国人的经历。
花荣也大抖庸臣当道、报国无门的牢骚。
但接下来在“下一次对西夏战争”这个话题上,两人起了严重分歧。
北宋人——尤其是军人——的世界观有个奇怪的地方。
对于当时实力世界第一的辽国,他们嗤之以鼻,从来不拿着当回事。
但是对排名远远落后的西夏,却非常忌惮。
整天说辽国不可怕的人大有人在,但是说我们能灭西夏的人却寥寥无几。
举个例子,辽国曾经收留北宋逃犯,全国愤然,威胁声讨了半年多。
同一时期,西夏五百箭把大宋一个走私商队射成了刺猬,却人人都说要冷静。
究其原因,辽国跟北宋的战争已经过去一百多年。
见识过辽军可怕的人已经死光了。
但是西夏却一直在跟大宋有摩擦。
别的不说,就在30年前,北宋在对夏战争中被歼灭六十万人。
世上其实没有记吃不记打的人。
但是能记打的人往往死得太早。
不过石勇是个异数。
别说西夏人,就是外星人,他觉得也没什么可怕的。
“不可能!西夏,猪狗不如的民族!!咱们泱泱大国怎么会打不过?!”
“这种事很难讲的,当年……”
“当年是因为汉奸太多!要不是潘仁美捣乱,杨家将在天门阵早就把西夏狗杀光了!”
“杨家没打过西夏吧?”
“打过!怎么没打过?!唉,英雄都被年轻人忘了。可恨潘仁美这个狗贼,陷害忠良,杨家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贵组织不是不主张打仗吗?和为贵,和为贵……”
宋江看两人快打起来了,赶紧转移话题。
说起这个,石勇顿时满面红光:“……如果我们大宋人一个月不买西夏货,西夏就有至少一千人以上失业,而大宋则增加一万多个就业机会;如果我们半年不买西夏货,西夏则至少有一千家商户倒闭;如果我们一年不买西夏货,西夏就将面临崩溃和瓦解!”
“此言差矣!”花荣开始毫不掩饰对石勇的反感。
花荣说,他的老家是个小镇。
在那里,很多人做买卖,养家糊口。
然而去年,一半多的商铺破产。
“就是因为来了一队你们这种人,见了胡货就砸,就烧!我叔半辈子积蓄就这么没了!老人家哭了半夜,上吊了!抵制胡货能灭西夏人?你们他妈一个西夏人都没弄死,先弄死了大宋人!”
“活该!谁让他卖胡货?!”
“你说什么?!”
“你该怪西夏人,他们把货出口来大宋就是居心不良!”
“X你妈!要杀西夏人去边境啊!谁拦着你了?!我看你们不但没脑子,还没种!”
就在花荣撸起袖子要亲手收拾石勇的时候,门卫忽然慌慌张张的跑进来报告:“花队,不好了!来了一百多人,堵在门口要抓人。”
“什么人?”
“公安。”
花荣气得一拍桌子:“把他们打出去!”
刚说完才想起自己给士兵们放假了,身边这七八个人,根本不是对手。
宋江和石勇十分慌张,因为不知道是来抓谁的。
花荣略一考虑,吩咐道:拿我的弓箭来!
19
花荣发话让人拿弓箭,宋江差点吓死,赶紧劝他冷静,不要把事情闹大。
花荣朝他一挤眼:“三哥甭怕,我就是露两手镇镇他们。”
他搬了张太师椅,迎门坐在当院,然后命人打开大门。
门外的队伍是刘高的私家班底,分别由两个教头带队,一队穿红衣,一队穿白衣。
这些人没什么作战经验,也不敢直接跟花荣动手,只是远远的喊话:“花荣,刘知寨命你交出那个郓城黑脸。你别自己误了前程。”
“少拿刘高压我。不就是嫖娼吗,没完了?!几千文的罚款吗,要到老子头上来了!不给你们点颜色瞧瞧,反了你们了?!”
接下来花荣张弓搭箭,朗声宣布:“这一箭,我要射左边门神的盔缨!”
只听嗖地一声,右边的红衣教头应声倒地。
花荣又抽出一支箭:“这一箭,我要射右边门神的手掌。”
话音未落,左边的白衣教头心口中箭身亡。
大家一看花荣果然是心狠手辣,吓得撒腿就跑,一哄而散。
宋江和石勇面无血色。
只有花荣依然保持冷静。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背着手溜达到门口,低头冲着两具尸首端详了半天,自言自语道:两个门神怎么掉下来了……
关于刘高这个人,还有些需要说明的地方。
首先,这个人很能把握机会。
比如他听说青州通判的女儿四十岁了还嫁不出去,立即就去上门提亲,当上了知寨。
那天他挨完打,听自己的二奶讲了关于宋江的情况,也立刻就认识到这是个立功升级的机会:只要抓住宋江,不但是擒获匪首,顺便还挖出了我军内部的通匪内线花荣,相当于独立破获两桩大案,准能升迁。
因此他兴奋异常,立刻动员自己所有能找得到的手下去找花荣要人。
但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此人还属于“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的类型,做事非常欠考虑。
比如他当年刚娶了这个老婆子没一年老丈人就死了(从年龄上来讲我觉得这不是什么难预测的事),慕容彦达那边也就没人再搭理他,不出意外,他这辈子也就当个知寨。
那天他的人出发以后他才想起来这事还牵扯自己的生活作风问题,真要是捅上去自己也可能受影响;
过了一阵子他又想起花荣手底下还有好多兵,打起来自己这边八成不是对手,因此在家坐卧不安。
尽管作了种种不好的猜想,等到派去的人回来覆命,事态的发展还是使他大吃一惊:两个领头的被花荣直截了当的宰了。
刘高吓得颤抖如糠筛,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呆若木鸡。
良久,他触电一样跳了起来:“反了!花荣反了!快请黄都监!”
20
“花荣要造反?”
“千真万确!我的人一开门就被他杀了……”
“不可能,一定是你的打开方式不对。”
当晚,黄信应邀密会刘高。
但是他的态度使刘高大失所望。
“刘大人,你跟花荣都是带兵的人,打打杀杀,像什么样子。
你一动手,社会舆论会怎么说?
这样一来,部队的形象就毁了!
所以说,不能打,打就上了别人的的当!
这话我经常给你说对吧?
可你就是不听!”
“花荣他跟江湖匪徒称兄道弟,我是有正当的……”
“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们大宋军人,以讲理为本职工作。
不管是谋反还是通匪,咱们手里还没有过硬的证据啊。
我问你,两个领头的是你家奴吧?
平民私闯军营,他随便找个理由,杀了也是白杀!”
刘高一下子愣住了。
看刘高还不服气,黄信又说:“更何况,刘老弟,你就没点道上的朋友?
那年那个要举报你的退伍兵哪里去了?
变鸟飞了?
总之,我们带部队跟国家搞外交是一样的。
要广交朋友。
太祖皇帝说过,要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
“再说了,”黄信压低声音说:“他要是谋反,你是直接领导,还都是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程还要不要了?
还有,这事要是传出去,童大人的视察肯定泡汤了,给青州的拨款也一笔勾销,你想慕容知府会高兴吗?”
刘高顿时汗流浃背:“我……我不是……哎呀,多谢黄大人提醒,险些误了大事……”
“刘大人,你放心,这件事我会调查的。
要是确实没事,你要跟花荣的关系,我可以帮你们调解一下。
要是有事……起码要有口供吧?
你不妨在这方面下点功夫。”
坦率地说,黄信是在偏袒花荣。
因为没有哪个国家规定通匪罪必须由土匪来证明。
他这样做无非是因为自己跟花荣私交甚密,怕被牵连。
他想拖延一下,等花荣把人送走,事后来个死不承认,这事也就了结了。
至于刘高嘴里的那个匪,黄信倒是觉得八成是存在的。
他以为花荣在搞外快,比如说,派人帮黑社会镇场子,或者卖武器。
这是可以理解的。
这种事几乎人人都干过。
至于造反,他是压根就不信。
太平盛世,造什么反?
朝廷三番五次给官兵涨工资,怎么会有人造反呢?
倒是刘高,小题大做,令人生厌。
大宋的军官,最怕的就是改变现状。
哪怕是有人提醒一下现状可能改变,他们都会无比生气。